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06-02-18 00:29:00

政 府工 作 报 告
——2006年2月18日在安远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 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就《安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简要说明,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5年工作和“十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四个十”为重点,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真抓实干,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
    一年来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实现生产总值1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6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46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5.48亿元,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7亿元,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67元,增加224元,增长10%。人口出生率12.54‰。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大方面的工作:
第一,紧扣“四个十”工作重点,总揽全局抓发展
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一)为民十件大事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一些实际问题。新开发果业面积1.82万亩。新修建果园公路180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55公里。建设水利工程87座,新增灌溉面积1.2万亩。启动了大型脐橙交易批发市场建设。完成了各类农民培训23205人。新增了500户计生幸福家庭工程重点帮扶户,实行了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全县规划使用《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推介图集》建农房1253套,已建成188套,面积32000多平方米。新建村部33个并已投入使用。建立了15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深山移民2136人。农民进城创业的氛围日趋浓厚,办理进城农民农转非户口385户。乡镇政府群众办事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群众办事更加方便。
    (二)工业十大项目夯实了我县工业基础。引进了6个脐橙包装打蜡及脐橙加工项目、2个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加工项目、3个规模化生猪养殖项目、14个矿产品加工项目、5个服装电子加工项目、3个水电开发项目。工业总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7亿元,增长50.1%。增加值6601万元,增长46.6%。初步形成了矿产品加工业、生物制药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服装电子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四大工业支柱实现总产值、销售收入均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六成以上,同时带动城乡500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用电量的大幅上升,全年工业用电达1813.26万千瓦时,增长26.36%。全县年售电量比上年增长43%,增长幅度居全市第一。
    (三)重点建设十大工程推进了城市化进程。科教文化中心建设主体工程七楼已封顶。投资1100万元完善了城市防洪二期工程。城北出口及区域开发进展顺利。启动了修田项目用地,安定大道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城北公园投入使用,无为寺塔公园即将建成,大大改善了居民的休闲娱乐条件。一江两岸二期工程稳步推进。安远一中优质高中工程建设、人民医院分病区门诊大楼、人武部新营院建设都正在进行。十大工程建设大大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品位,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欣山大市场等系列老城改造重点工程不断完善。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7.6平方公里,建成区道路面积47.7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口5.7万余人,城区园林绿化面积182.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平方米。
第二,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推进经济转换升级
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一)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长。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脐橙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县果业面积达到31.7万亩,其中脐橙面积达28.7万亩。脐橙产量突破12万吨,产值3.12亿元。我县被评为全省林果业发展先进县、全市脐橙产业发展先进县。“三百山”牌脐橙在中国赣州第四届脐橙节脐橙品质评比中,获得了两项赣南脐橙金奖。果业技术攻关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县有4个脐橙基地通过出口基地考核认证,占全市出口基地面积的52.5%。稳步推进实施了猪沼果生态农业工程。工厂化生产食用菌1600万袋。种植西(甜)瓜3万亩,总产4.5万吨。生猪出栏17.9万头,存栏11.5万头。农民农产品销售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经营第三产业收入、工资性收入均有明显增长,人均生产费用支出下降9.3%,生活消费支出增长9.7%,人均果业增收130元。
    (二)对外开放势头强劲,招商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共引进内资项目67个,合同引资9.66亿元。引进外资项目6个,签约外资27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5万美元。全年实现外贸出口396万美元,现汇进资358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和外资项目现汇进资占市考核任务的比例分别居全市第一、二名。招商质量明显提高。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大项目6个。引进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农业项目,脐橙产业链配套项目,矿产品加工项目以及显著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三产项目。
    (三)全民创业掀起高潮,三产规模迅速壮大。新一轮的全民创业浪潮已经掀起。举办了首届东江源客家美食文化节,带动了三产的发展。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3648户、私营企业153户。新增的489户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达5万元。新增的42户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205万元,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14户、500万元以上的3户、1000万元以上的1户。
    (四)财政金融态势良好,经济实力得到提升。完成财政总收入8419万元,增长10.2%,本级财政收入6168万元,增长1%。全县自实行分税制以来首次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年计划任务。财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工商各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43.6%,比上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培植主体财源取得新成效,突破了单个企业纳税500万元以上的零记录。各项存款余额10.19亿元,比上年增长28.9%,是近年来存款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各项贷款余额5.1亿元,增长7.8%。
第三,紧扣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和谐发展
社会各项事业大步前进
    (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完成了18个乡镇圩镇、114个行政村的126个新农村示范点的规划编制,其中16个精品示范点进行了园林规划设计。大力推进“三清三改”。拆除空心房26.41万平方米,拆除人畜混居的猪牛栏、老式粪坑厕所2765间。改水3883户,改厕4220户,硬化路面3.5米以下标准的村道11.39万平方米。新规划建成猪牛栏1645间。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公民职业化工程稳步推进,为本县企业输送熟练员工1719人。全县共组建各种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178个,覆盖了50%以上的农户,其中已取得社团登记的19个,通过工商注册的6个,成立了全省首家具有法人资格的果业合作社。开展了建设“五保户”本村集中供养点试点工作。推广了“5+1”模式塑造农村新风貌。我县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全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更加便利。全县二级以上公路达到154公里。四条主要出县通道全部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县乡沥青或水泥公路113.2公里。3.5米以上通村水泥路达到99.15公里。目前即将竣工的县乡公路有三条,利园公路安远段正在建设中。
    (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十大体系建设整体推进。一方面,重点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单项示范县建设。出台了社会保障配套文件20个。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329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不断推进,125个事业单位2347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为2834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保险金1525万元。1.7万余名农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851人。城市低保对象达2090户4769人。农村社会救助对象3209户9900人。落实了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新增就业人口2436人。成立了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站。完善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799名村干部参加了养老保险,有14名村干部已开始领取养老金。积极推进建立“五保合一”征缴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县6400名干部职工参加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放个人住房贷款757万元。三级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成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建设稳步推进,引进了一批卫生技术人才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加强了在岗乡村医生的培训和实践指导。我县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先进县”,启动了联合国“儿童综合发展项目”。另一方面,坚持整体推进十大体系建设。实施了政务信息网县乡联网试点工程,提前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的目标。县工行办事处升格为支行。引进各类人才206名,其中本科生96名。此外,技术标准体系、物流服务体系、贸易服务体系、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和口岸服务体系等体系建设均得到了加强。
    (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科技文化更加繁荣。“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两免一补”、“一费制”政策得到落实。改扩建校舍面积2.12万平方米。统筹优化了南北教育资源布局。择优录用教师224名。“两基”水平不断巩固和提高。德育工作得到加强。省级优质高中建设不断加快,特色办学卓有成效,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加快了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步伐,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幼儿教育都得到了较大发展。2005年全县高考录取二本以上414人,录取大专以上1320人,录取率为78%。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全县获国家专利3项,获科技部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支持项目1项。城乡文化更加繁荣。县城广场文化丰富多彩,建立了文化下乡长效机制。举办了全县第二届老年体育健身运动会。全县140个行政村实现广电光缆联网整合,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4.2万户。
    (五)源区保护不断加强,生态立县初显成效。以东江源头三百山为主的生态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东江源水源涵养林保护与建设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严格东江源区产业准入,禁止污染型项目进入源区。全国人大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到我县源区检查,全国政协源区生态补偿机制调研组到我县调研,都对我县保护东江源区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六)各项改革进展顺利,社会和谐不断加强。一是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了免征农业税政策。进一步推进了撤并村工作。稳妥推进了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了“一事一议”制度。加大了对涉农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二是开展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外业勾图基本完成,已转向内业整理和确权发证阶段。三是推进了政府采购改革。政府采购的范围不断扩大,操作程序日趋规范、公正、透明。完成采购计划资金2275万元,实际采购资金1983万元,节省资金292万元,节约率12.8%。四是深入推进了国企改革。县柑桔加工厂、县果园场、和雾茶场、外贸公司、物资公司、旅行社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有的已基本完成改革工作。
    (七)综合治理得到加强,社会更加安定团结。建成了城区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了110、119、122“三台合一”。完善了“二定三包”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实施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364”工程。实行了信访专员制度,加大了信访问题的调处力度,引导群众依法信访。落实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安全生产各项指标都控制在市下达的幅度内。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和查处力度,实施了食品放心工程。
此外,发展改革、统计、国土资源、粮食、中药材、物价、档案、人事、机构编制、司法、供销、水保、技术监督、科技、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残联、地震、工商、稽征、供电、烟草、石油、保险、史志、农机、医药、药监、邮政、电信、移动通讯、气象等工作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第四,紧扣依法行政,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政务环境得到优化
    (一)推进了依法行政。深入开展了“四五”普法教育活动,并顺利通过了省市验收。认真实施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政务公开扎实推进。更加注重依法出台政府规范性文件。更加注重依法化解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确保了经济社会转轨时期的稳定。
    (二)加强了廉政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认真开展了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加大了案件查办力度,狠抓了廉政建设各项制度落实,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机关效能监察工作,对49个县直及驻县单位进行了民主测评。加大了纠风工作力度。
    (三)强化了民主决策。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人大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向政协通报工作情况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提交的44件建议、议案和县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交的61件提案,办复率为100%。加强了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进一步拓宽了民主渠道。
    各位代表,“十五”时期,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我们完成或提前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奋斗目标,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实现了发展思路的进一步完善。在发展方向上由过去的内生型经济为主向内生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并重转变。在发展重点上由过去的以农业产业为主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在发展模式上由过去的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发展理念上由过去的政府大包大揽向市场运作、中介组织服务转变。二是经济发展进入了转换升级阶段。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1.8:16.5:31.7调整为2005年的44.8:17.1:38.1。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7.2%,本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9%。初步奠定了在全国的脐橙强县地位,工业和三产发展明显加快。三是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3%。干部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0.7%。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得到贯彻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四是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内资3.12亿元、外资1539万美元,出口总额556万美元。开放意识显著增强,干部群众由怕谈招商、业余招商,转变为现在的热心招商、专业招商,招商引资总体水平由全市下游变为目前的全市中上游水平。五是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6亿元。县内四条出境公路全面得到改善,全县乡镇公路改造基本完成,通村水泥路建设快速推进,农民进城难、干部下乡难的局面得到了根本转变。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基本完成,城网改造顺利实施。水利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六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构建了未来安远城市的大框架。提高了经营城市的水平。老城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十五”时期是安远县城变化最大的五年,是县城市场最繁荣的五年,是市民生活品位提高最快的五年。七是社会事业更加繁荣。教育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撤并农村教育网点58个,“两基”得到巩固,农村中小学危房比例明显下降。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八是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农民负担得到根本减轻。规范了涉农收费。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了县、乡(镇)机构改革,平均每个乡镇的站所由17个下降为6个。乡镇行政编由580个下降为438个。乡镇事业编由936个下降为493个。撤并乡镇3个,撤并行政村87个。完善了县乡财政体制,乡村组织运转更加规范。九是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从本县实际出发,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在边远山区县科学运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十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以“十大体系”建设为主平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机制不断完善,机制对接步伐不断加快。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全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已经成功的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安远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付出辛勤劳动和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安远人民武装、武警消防官兵,向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安远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二产比重偏低。二是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三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不足。四是县域本土融资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五是南北发展仍然不平衡。六是各项社会事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比较多。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规划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安远,实现大发展”为主战略,按照“产业富民、工业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以“十大体系”建设为平台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市场化,建设民富县强新安远、实力提升新安远、绿色生态新安远、诚信文明新安远、和谐平安新安远。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三次产业结构力争达到35:30:3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6%;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矿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和轻纺电子工业集群。进一步确立以脐橙为主的农业优势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初步建立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全县农村初步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框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基本成形。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三、200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2006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弘扬全民创业精神,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安远,实现大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富民、工业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围绕承办中国赣州第五届脐橙节这个轴心,进一步纵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化以“十大体系”建设为平台的体制机制创新,继续完善抓好“四个十”重点工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06年的工作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16.1亿元,增长12%,其中一产6.88亿元,增长6.6%,二产2.95亿元,增长20.1%,三产6.29亿元,增长14.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亿元,增长2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亿元,增长12%。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1亿元,增长10.2%。引进内联项目签约资金8亿元,实际进资7亿元,签约外资2800万美元,实际进资560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400万美元。财政总收入9261万元,增长10%,本级财政收入6326万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5‰以内。
    今年,要对“四个十”重点工作进行调整、完善,继续抓好“四个十”重点工作的落实,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涉及经济和社会事业方面的重点工作是:1、办好为民十大实事。(1)在完善12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新增80个示范点,达到每个行政村有一个以上示范点。(2)扶持以北片乡镇为主的农民新发展果业2万亩。(3)开工建设砂园公路安远段,完成利园公路安远段建设,新修110公里通村水泥路。(4)完善百座小型水利工程。(5)完成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2万人和公民职业化培训1万人。(6)组建以果业为主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37个。(7)实施10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8)新增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工程重点帮扶户1000户。(9)新建和改建6所乡镇敬老院,建设6个村级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点。(10)扶持百个在乡、返乡创业项目。2、实施城建十大工程。在继续完善2005年十大工程的基础上,新上一批重点工程。(1)九龙大道建设。(2)安定大道建设。(3)东江源大道基础设施完善。(4)新溪路二期工程建设。(5)濂江河两岸规划建设第三期工程。(6)新建一所容纳2000名幼儿的幼儿园和一所容纳500人的老年公寓。(7)职业学校社会化学生公寓建设。(8)脐橙批发市场及汽车南站和城南35KV变电站建设。(9)城西出口区域开发及消防大队搬迁。(10)城区重点地段绿化工程。3、做强工业十大项目。(1)脐橙深加工项目。(2)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加工项目。(3)集中区域木材加工项目。(4)稀土深加工项目。(5)电气石、硅矿、花岗岩等资源开采加工项目。(6)钼矿资源开发加工项目。(7)铁及其它多金属矿开发加工项目。(8)服装电子类加工项目。(9)小水电开发项目。(10)20家企业入基地项目。
    围绕以上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今年我们将在以下十个方面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建设新农村,着力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继续以“五新一好”为主平台,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办好为民十大实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提升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巩固粮食产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继续完善抓好百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增强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做强果业产业。扶持以北片乡镇为主的农民新发展果业2万亩。全面推进北片乡镇果业开发,鼓励北片乡镇农民退姜种果。做大脐橙出口基地规模,推进果业技术攻关,降低果品成本,加强检疫性病虫害的防治与控制,提高果品质量,积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脐橙生产基地。调整果业品种结构,发展加工橙和温柑。拓宽果品销售渠道。推广规模化养猪。在有条件的乡镇引导农户大力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新建8-10个工厂化生产基地,做大食用菌产业群。推广西瓜良种良法。
    二是构建科学发展的乡村建设格局。稳步推进乡村规划建设。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依山就势,傍水成形,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展示地方风土人情、文化脉络和旅游特色,推行山水村庄自然相融、产业村庄互联一体,避险避灾充分考虑、就医就学相对方便,积极构建和谐新农村。今年要在抓好原有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自行申报竞争制的原则,新增80个示范点,新增一批精品示范点。分行政村、自然村进行年度建设,成熟一个,验收一个;验收一个,颁(挂)牌一个。继续大力推进“三清三改”。把改水与完善水利设施相结合,完善百座小型水利工程,扩大改水效益。进一步推进农村改厕,提高农村卫生文明程度。切实加大改路力度,解决好农村行路难问题。扩大移民扶贫范围,争取移民3000人,完善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把移民安置点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三是改善城乡交通条件。实施好利园公路安远段建设工程,争取开工建设砂园公路安远段,实现18个乡镇全部通油(水泥)路。加大村道建设力度,新建通村水泥路110公里,大幅度提高行政村通水泥路比重,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是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农业产业以组织化形式规范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同时,把合作经济组织覆盖领域进一步扩展到生猪、食用菌、西(甜)瓜等种养业和农产品流通业,组建以果业为主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37个。
    五是培育现代创业型农民。切实发挥县乡两级培训机构的作用,健全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公民职业化工程运作机制,使工程的实施更具操作性,培训效果更加突出。要着力引导农民增强创业本领,打造一支创业型的农民大军。完成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2万人和公民职业化培训1万人。
    六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广以“一封信、一幅联、一本《教儿经》、一台戏、一个产业协会和一个宣传岗”为载体的“5+1”模式,积极推进塑造农村新风貌。增强“5+1”模式的操作性,在全县掀起农村精神文明创建高潮。新增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工程重点帮扶户1000户,开展婚育新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行宣教活动。培育信用文化,建设诚信文明新安远。
    七是加快农村民主管理进程。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村委会组织法》,引导村级组织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务公开。规范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运作,逐步强化理事会的职责,进一步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理事会在村委会的指导下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
    (二)创建新机制,全面推进“十大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动创建社会保障体系单项示范县工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使养老保险制度更加贴近实际。动员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整和规范医疗保险政策,使广大干部职工得到更全面的医疗保障。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向非公有制企业扩面。启动实施“五保合一”征缴机制。完善城市低保管理办法。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新建和改建6所乡镇敬老院,建设6个村级“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点。新建1所容纳500人的老年公寓。实施农村低保试点工作。出台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配套政策。加大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力度,进一步解决好干部职工购建房难题。同时,注重体制机制的系统性,整体推进“十大体系”建设。清理与创新并举推进政策法规体系。城市与乡村并举推进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和调整并举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对接和服务并举推进口岸服务体系建设。监督和搞活并举推进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建设。硬件与软件并举推进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与引导并举推进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与引进并举推进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争取引进200名左右高素质人才。开发与运用并举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三)发展新工业,强势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
    一是强势打造工业集群。按照做强工业十大项目的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工业集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要打造矿产品深加工工业集群。进一步做强做大稀土精深加工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对稀土后续资源的勘探,把稀土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第一个产值超亿元的工业项目。加快电气石的开采加工,加强科研攻关和项目申报,使电气石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益。加快钼矿开发进度,使其成为继稀土之后我县矿业经济的又一个增长点。同时,进一步加快花岗岩、硅矿、铅锌、莹石、铁及其它多金属矿的开发利用。要打造脐橙加工产业集群。要推动脐橙加工由一般性的初加工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转变,并带动生物肥料制造、包装箱生产等工业项目的发展。要打造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继续做大现有的生物制药企业,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从本县资源特点出发,新发展一批生物制药企业,使我县生物制药业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优势工业群。要打造轻纺电子工业群。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契机,引进一批有一定档次的针织服装玩具和电子类企业。大力发展小水电和旅游工艺品生产。
    二是强势推进招商选资。要以提升招商质量促进工业化为核心,由一般性的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在招商区域选择上,巩固广东沿海招商基地,把闽东南和长三角纳入我县的招商区域。在产业门类选择上,工业方面重点围绕十大工业项目招商,农业方面重点引进上规模、龙头带动型种养项目,三产方面重点引进较大规模的旅游、宾招、物流、娱乐、餐饮等项目。在企业效益选择上,重点引进那些能明显促进经济增长、明显发挥资源效益、明显带动就业、明显提升城市品位的外来投资企业。在招商主体的选择上,进一步把优秀的后备干部充实到招商队伍中去。
    三是强势优化投资环境。一方面,优化投资硬环境。进一步抓好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三通一平”。继续由十个乡镇和十个单位各引进一个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项目落户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集中区域做强木材加工项目。加快九龙工业园二期建设,进一步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另一方面,优化投资软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兑现政策、行风评议、公正执法、清理整治、责任追究等措施落到实处。落实好“谁引进,谁跟踪,谁服务”的原则和重大项目服务机制。加大全县招工宣传力度,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引导企业以人为本,改善员工生产环境和经济待遇。
    (四)打造新城市,增强县城辐射带动功能
    一是探索一条科学经营城市的新路子。要在总结前几年经营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我县城市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探索一条科学经营城市的新路子。完善好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招、拍、挂制度,完善拆迁和合理安置的长效机制,整合相关部门力量,组建一支精于经营城市的工作队伍,推动我县城市建设全面迈入市场化轨道。
    二是搭建一个城市科学发展的新框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力量精心抓好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及片区控制性详规和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修建三条大道,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好安定大道。开工建设新溪路二期工程,全线贯通溪背大道,接通溪背大桥和无为寺塔公园,与青年路、中山街形成县城环城路。开工建设九龙大道,进一步扩大城市框架和外延,推动城市南扩西进,拉开未来安远县城的大框架。加快建设一江两岸二期工程,并启动三期工程。
    三是创新一套科学管理城市的新模式。围绕承办中国赣州第五届脐橙节,按照“美、洁、亮、绿、畅”的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大力推行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安远县城市管理暂行办法》,加快城市垃圾中转站建设。引导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组建物业管理机构,规范各类市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按照城市二等管理水平标准,继续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在主要路口增设信号灯设施,完善东江源大道基础设施,实行人车分离。加快城西出口区域开发及消防大队搬迁。大力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规划建设“一环、一带、两园”的城市绿地系统,实施城区重点地段绿化工程。完善城市功能区划,科学合理配置商业、休闲、餐饮、行政等功能。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规划建设停车场。建设汽车南站和城南35千伏变电站。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全面繁荣美食城饮食娱乐专业市场,启动城北汽车贸易专业市场,建设好大型脐橙批发专业市场,使我县成为赣南脐橙的集散中心,继续完善好五金家电、农产品贸易、农资经营、摩托车经销等专业市场。
    (五)谋划新事业,发展繁荣科教文卫事业
    一是做强教育事业。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加大支持北片乡镇教育的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实施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和义务教育“一费制”政策。统筹发展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加强与上海等发达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清华大学扶贫教育项目的优质资源,不断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特色教育和义务教育水平。持续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建设职业学校社会化学生公寓。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快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幼儿教育工作,新建一所容纳2000名幼儿的幼儿园,积极规范农村幼儿教育。构建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二是繁荣科技文化。推广先进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推动文化系统事业单位优化组合,增强文化事业单位活力。进一步推动楹联文化、社区文化和老年体育运动发展。深入开展县城广场文化活动,做到每月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开展送戏下乡和送电影进村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广电网络村村通工程建设。
    三是深化卫生改革。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扩大融资渠道,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新建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和县北方医院。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施10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着力解决部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探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急能力,落实防治措施。加大行风整治力度。抓好农村药品“四网”建设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四是落实人口计划。坚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完成人口计划,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落实相关部门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兑现有关优惠政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等工作职责。强化部门单位计生工作职责。积极开展计生优质服务进农家活动。加大非诉执行力度。
    (六)培植新动力,深化公共财政改革
    一是大力培植可持续财源。重点培植一批年纳税百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和年纳税10万元以上的三产项目,争取培植年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取得突破,提升二产和三产对财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形成财政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推进的格局。逐步健全权责利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提高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益。
    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保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健全支出结构。从构建和谐平安安远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出发,财政支出突出向统筹城乡发展倾斜,从资金和政策上更多的关注“三农”。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三是推进政府采购改革。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拓宽协议采购和定点采购的范围,提高采购效率,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和定点供应商的监管,对规避政府采购行为进行专项检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四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围绕减轻农民负担这个核心,巩固和扩大税费改革成果。切实落实好税费改革各项政策,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积极化解乡村债务,严格控制出现新的乡村债务。
    (七)激活新市场,大力推进全民创业
    大力弘扬全民创业精神,激活新市场,大力发展繁荣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营造百舸争流、竞相勃发齐创业的生动局面。
    一是完善机制推进全民创业。出台支持鼓励全民创业的配套政策,促进支持本土创业政策与外来投资优惠政策的对接,在遵守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降低各行业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三产经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业大军中来,重点吸引有一技之长、有一定资金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重点扶持百个在乡、返乡创业项目。二是形式多样推进全民创业。引导个私业主采取合伙、参股等形式做大企业规模,重点发展一批注册资金2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做大规模的个私业主,引导其通过股份制、连锁经营等手段提升经营档次。引导种果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果业大户投资经商或办企业,引导种果收入5万元以上的果农参与三产经营。三是激活市场推进创业进程。引导创业者在依法、规范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手段,运用各种媒体宣传大造声势,广泛开展各类营销活动大造声势,充分激活市场主体,为创业者营造生产与消费互动的创业环境。
    (八)美化新环境,持续推进生态立县战略
    进入“十一五”后,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生态立县方针,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一是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大县。一方面,加快三百山风景名胜区建设步伐。做好三百山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报批工作,加快虎岗温泉等项目建设,提高景区品位。建设好三百山至鹤子沿线的旅游配套设施,促进三百山景区与周边景区的对接,吸引更多的省内外游客到三百山旅游休闲。另一方面,从我县挂果果园面积迅速增长的实际出发,引导广大果农建设果业生态旅游设施,加强对我县果业生态旅游的宣传推介,打造我县生态旅游的特色品牌。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严格源区产业准入,坚决禁止污染型企业进入源区。深入推进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障管理,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努力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强化森林防火工作,落实好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强化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珠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三是全面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全面完成确权发证工作。初步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九)营造新秩序,积极构建和谐平安新安远
    一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完善治安防控体系设施建设,抓好县城出口处报警点建设和商住小区防控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坚持“严打”方针,因时因地制宜开展专项斗争。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落实。夯实乡村综治工作基础。切实加强市场环境整治,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好普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引导群众依法信访,教育干部依法接访和调处信访问题。加大对信访案件的督办督查力度,着力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抓好信访工作基础建设,从源头上控制解决好信访问题。
    三是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安全准入条件,为构建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把好关。立足服务全县发展大局,突出抓好重点工作领域的安全生产。
    (十)培育新作风,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规范公务员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依法规范公务员的招录、管理,规范公务员从政行为。依法向上申报招录一批政府工作部门紧缺人才,加强公务员培训,不断提高全县公务员的整体素质。
    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检查,重点加强对涉及群众利益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政府网站政府法制栏目,通过网络公布政策法规,实现网上接收行政复议申请和行政执法投诉。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综合考评。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创新办理工作方法,提高人大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的办复效率和满意度。全面启动“五五”普法工作。
    三是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改革和制度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营造反腐倡廉氛围,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继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办违纪案件。继续开展机关效能监察工作,扩大重点督办单位范围。开展好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深入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集中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行动。
    四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全面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推进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进一步深化乡镇政府内设机构和事业站所改革,理顺事业站所管理体制。
此外,综合抓好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审计、统计、物价、档案、机构编制、史志、粮食、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工商、地震、外事侨务、邮政、电信、移动通讯、石油、稽征、气象、农机、供销、科技、民族宗教、残联、技术监督、金融、保险、供电、烟草、医药、药监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绘就“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任重道远,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破解难题,强力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开门红,为开创安远发展新的春天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