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 > 自然资源局 > 发展规划 > 专项规划

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十三五”规划

访问量:

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十三五规划

提交单位:安远县矿产资源管理局

二〇一八年十月二十日


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

十三五规划

项目主管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项目

项目委托单位:安远县矿产资源管理局

项目承担单位:江西赣南地质工程院

项目负责人     李海潘

项目组成员     乔莹莹 谢斌

报告编写人     乔莹莹 谢斌

报告审查人     刘国成

              符勋

提交单位:安远县矿产资源管理局

编制单位:江西赣南地质工程院

二〇一八年十月二十日



为响应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0951日)》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促进安远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矿山地质环境污染和破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保护和恢复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适用于安远县行政辖区内各类矿山,包括在建、生产、停产、闭坑及废弃矿山。

规划基期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形势

(一)矿产资源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据《安远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安远县矿产资源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

截至2015年底,我县已发现的矿种主要有地热、钼、稀土、高岭土等23种,查明资源储量的18种;列入资源储量表的矿产地22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19处。

安远县保有资源储量矿种占全省30%以上的有:电气石、钼矿。1%以上的有:铍、稀土、矿泉水。主要矿产的资源储量见表1-1

1-1  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一览表

序号

矿产名称

矿产地数()

大中型矿产地数(处) 

资源储量单位

保有资源储量

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占全省保有资源储量比例(%)

1

地热水

1

 

立方米/

660

660

-

2

1

 

矿石亿吨

0.0028

0.00399

0.0279

3

1

 

铜万吨

0.11

0.11

0.0111

4

(伴生)

 

 

铜万吨

0.14

0.14

0.1517

5

1

 

铅万吨

0.33

1.2

0.2732

6

(共伴生)

 

 

铅万吨

0.63

0.94

7

1

 

锌万吨

0.44

0.69

0.2076

8

(共伴生)

 

 

锌万吨

0.63

0.63

9

1

1

钼万吨

19.79

19.93

35.2135

10

1

 

金吨

0.4

0.42

0.1914

11

(伴生)

 

 

金吨

0.2

0.27

0.081

12

(伴生)

 

 

银吨

9.4

9.7

0.1079

13

(伴生)

 

 

BeO

517

1250

1.3929

14

稀土

8

2

REO万吨

1.82

6.84

1.8417

15

硫铁矿

1

 

矿石万吨

87.8

87.8

0.4054

16

长石(共伴生)

 

 

矿石万吨

0.4

0.4

0.0159

17

电气石

1

 

电气石千克

34021000

34021000

100

18

脉石英

1

 

矿石万吨

1.1

1.1

0.0485

19

高岭土

1

 

矿石万吨

0.997

1.65

0.0058

20

水泥用辉绿岩

1

 

矿石万吨

0.5

0.54

0.0209

21

饰面用石材

1

 

矿石万立方米

0.8

0.8

0.0076

22

矿泉水

1

 

立方米/

250

250

2.1107

安远县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一是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已查明离子型稀土矿资源主要分布在稀土矿产国家规划矿区内,钼矿集中在园岭寨矿区。二是新发现有新塘、黄背、双芫等30摄氏度以上的地热水资源地,为本县温泉旅游休闲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三是电气石资源为本县特色矿种,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四是铅、锌、铜、锡等金属矿化异常明显、矿点布较分散,具有较大找矿空间远景。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止2015年,全县已利用矿种有稀土、钼、铅、锌、金、银、铜、地热水、矿泉水、陶瓷土、电气石、硫铁矿、水泥用辉绿岩、饰面用花岗岩、脉石英、长石等16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地16个。未利用矿产地6处,其中稀土矿产地4处,铍铅锌矿产地1处,铜多金属矿产地1处。

截至2015年底,本县现有采矿权68个,总面积34.69平方千米,占县域面积的1.47%。其中大型矿山1个,中型矿山4个。按发证权限分,省级发证17个,市级发证5个,县级发证46个。按矿种分,稀土矿10个,钼矿1个,铅锌矿2个,地热与矿泉水2个,陶瓷土、饰面用板岩、脉石英、电气石、水泥用辉绿岩各1个;县级发证砖瓦用页岩8个,砖瓦用粘土15个,建筑用石料23个。2015年,本县68个矿山企业有28个正在生产,40个停产,全县开采总量为270.09万吨。其中:采选冶矿山年产矿石量161.83万吨、采掘露采矿山年产矿石量89.96万吨、地热矿泉水等液体矿产年产矿石量18.30万吨。

(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

安远县在长期的采矿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采矿活动造成地形、地貌景观、植被、耕地的破坏和损毁,厂矿设施、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地面塌陷、及次生地质灾害等造成的土地占用和损毁等。

截至2015年底,累计矿山占用和损毁的土地总面积为2398.33公顷,其中历史遗留矿山为1330.23公顷。剩余还需治理恢复的矿山占用和损毁的土地总面积为1194.33公顷,其中历史遗留矿山27个、面积510公顷,104个非法开采稀土矿点326.23公顷。

截至2015年底,安远县矿山累计占用及损坏土地面积689.2公顷, 其中历史遗留矿山为529.2公顷。剩余还需复垦的矿区土地面积393.2公顷,其中历史遗留矿山233.2公顷。

截至2015年底,剩余还需治理的废石堆放量为147.7万吨,尾砂存放量为305.1万吨。

1地形地貌与景观破坏

采矿活动导致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主要包括矿山占用破坏土地、水土流失和地貌景观破坏。

矿山占用破坏土地主要包括采矿场破坏土地、废渣堆放破坏土地、矿区公路及生产设施占用破坏土地等,土地破坏的同时也毁坏了地表植被。据调查分析,安远县土地资源破坏总面积为1048.2753hm2其中持证矿山破坏面积472.814hm2,占总面积的72.58%;废弃矿山破坏面积287.4653hm2,占总面积的27.42%。在矿类上,以有色金属、建材、稀土矿山开采破坏土地面积较大;在破坏方式中,露天采场破坏面积最大,其次为工业广场,废石堆场。破坏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草地,耕地、建筑及其他。

采矿活动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土壤性状,矿山废石土顺坡堆放等因素均可导致水土流失。在公路、铁路、水系两侧及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区采矿,常导致地貌景观破坏,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矿产资源开发使原有的地形地貌景观受到破坏,主要表现为露天采场对原山体进行表层非矿物的剥离而进行矿业开发,从而使原山体植被的破坏,导致岩土体裸露,造成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矿山道路、工业广场对原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平整等措施造成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废渣堆对原地形地貌的压占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

2矿山水土污染

安远县水土污染来源主要为废弃稀土矿开采产生的淋虑水、主要分布于稀土采矿区及其影响区范围内。

3矿山次生地质灾害

据现场调查,调查区内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但在釆露天开采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爆破等因素形成的松动岩体存在发生小规模掉块的可能性、对矿山开采人员及设备造成一定的威胁;废石弃土因不合理堆放暴雨后极易形成泥石流、当露采场边坡设计不合理或其它因素影响导致边坡失稳时,亦易诱发泥石流,对矿山地质环境及下游居民造成一定的威胁。

(三)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影响分区

1评价原则

1)在综合分析整理前人资料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与分析,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评价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应以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强度性指标为主、人文性指标标准为辅进行评价。

2)以矿山(矿区)为基本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对于矿山分布密集区,在基本评价单元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矿山密集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单项评价是针对单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评价,包括土地资源破坏评价、地形地貌景观破坏评价、矿山地质灾害评价、含水层破坏评价、水土环境污染评价等五项,按实际发生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价。

4)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评述,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在资料充足的情况下,分析预测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并编制相关图件。

依据上述原则对全区53座持证矿山与157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区进行综合评估。

2评价方法

按《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技术指南》要求,确定本次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1、矿山地质灾害评价

1)崩塌、滑坡评价

以崩塌、滑坡体积确定其规模等级,以崩塌、滑坡造成的人员死亡或

直接经济损失,评价崩塌、滑坡的灾情等级;以崩塌、滑坡隐患威胁的人

数或直接经济损失,评价其危害程度的等级。其规模等级划分见表1-2,灾

情与危害程度评价等级见表1-3

1-2 地质灾害规模等级表

地质灾害规模

巨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小(一)型

小(二)型

崩塌体积(×104m3)

≥100

10100

110

0.11

0.1

滑坡体积(×104m3)

≥1000

1001000

10100

110

1

泥石流体积(×104m3)

≥50

2050

220

12

1

地面塌陷面积(m2)

≥10000

100010000

1001000

100

地裂缝长或影响宽度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20m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1020m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310m,或长≤1km,宽1020m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3m,或长≤ 1km,宽<10m

1-3 地质灾害灾情与危害程度评价等级表

灾情和危害等级

特大级(特重)

重大级(重)

较大级(中)

一般级(轻)

死亡人数(人)

30

10-30

3-10

3

受威胁人数(人)

1000

100-1000

10-100

10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1000

500-1000

100-500

100

注:1.灾情分级,即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分级,采用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分级名称采用特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取二者最大指标为该等级。

2.危害程度,即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预测分级,采用受威胁人数或预评估的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分级名称采用特重级、重级、中级和轻级。取二者最大指标为该等级。

2)泥石流评价

以一次泥石流堆积扇的体积判定泥石流规模。以一次泥石流造成的死亡人数或直接经济损失,评价泥石流灾情等级;以泥石流隐患威胁的人数或直接经济损失,评价泥石流的危害程度等级。其规模等级划分见表1-2,灾情与危害程度评价等级见表1-3。评价泥石流隐患沟危险性的大小,采用式进行计算。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及等级见表1-4

式中:

F—— 泥石流沟危险性;

n—— 评价指标数;

wi—— 指标权重;

xi—— 评价指标

依据泥石流隐患发生的危险性及危害对象等,提出泥石流监测和防治

建议。

1-4 矿山泥石流单沟危险度评价因子取值及危险度划分表

泥石流发育因子

权值

危险度级别(分值xi

极高危险度

0.9

危险度高

0.7

危险度中度(0.5

危险度低

0.3

24h最大降雨量(mm)

0.18

100.0

50.0100.0

25.050.0

20.0

植被覆盖度(%)

0.05

30.0

30.050.0

50.070.0

70.0

汇水面积(km2)

0.15

10.0

5.010.0

1.05.0

1.0

纵坡降(%)

0.11

40.0

28.040.0

15.028.0

15.0

河流弯曲度

0.05

1.4

1.31.4

1.21.3

1.1

物源总量

(×104m3)

0.15

20.0

5.020.0

1.05.0

1.0

矿渣岩性类型

0.12

泥岩、粉砂岩、千枚岩

石英片岩、硅质板岩

坚硬的变质岩、花岗岩及石灰岩

坚硬的变质

岩、花岗岩及石灰岩

采矿废渣稳定性

0.1

无拦渣稳渣工程,不稳定

拦渣稳渣工程

少,较稳定

拦渣稳渣工程

较好,较稳定

有拦渣稳渣工

程措施;稳定

沟谷堵塞程度(%)

0.09

70.0

50.070.0

20.050.0

20.0

等级分值

80

6080

5060

50

3)崩塌、滑坡、泥石流破坏率评价

崩塌、滑坡、泥石流破坏率采用式进行计算。

崩滑流破坏率( % = Σ 崩滑流破坏影响面积矿区面积………

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破坏程度等级划分标准参照表1-5

1-5 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破坏程度等级划分标准

破坏程度等级

严重

较严重

较轻

崩塌、滑坡、泥石流破坏率(%)

≥20

20-10

10

4)地面塌陷评价

依据地面塌陷面积、地裂缝的长度或影响宽度,评价地面塌陷、地裂缝的规模,其中塌陷面积为塌陷变形区面积,包含采空塌陷坑、疏干塌陷坑、采空变形严重及较严重区面积。地面塌陷规模等级划分见表1-2。采空变形区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参见表1-6

1-6 采空变形区影响程度评价表

影响程度

严重

较严重

较轻

采深采厚比

80

80-200

200

地表变形破坏等级预计

地表变形破坏严重

地表变形破坏较严重

地表变形破坏较轻

注:1.评估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

2. 综合参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行管字[2000

81 号)地质灾害险情等级划分等有关规范和标准制定。

地面塌陷破坏率采用式进行计算。

矿区地面塌陷率(%塌陷面积矿区面积……

矿区地面塌陷破坏程度等级划分标准参照表1-7

1-7 矿区地面塌陷破坏程度等级划分标准

破坏程度等级

严重

较严重

较轻

地面塌陷率(%)

≥40

40-20

20

依据地面塌陷造成的人员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评价地面塌陷的灾情等级;以采空区威胁的人数或直接经济损失,预测评价地面塌陷危害程度等级。其灾情与危害程度评价等级见表1-3

在掌握开采的矿种、矿体厚度、产状及开采方式、空间顺序、开采深度、保安矿柱、矿体上覆岩体性质、顶底板管理方式、采空区处理方式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类比法或有关计算公式,分析预测潜在的地面塌陷范围及危害程度等。依据地面塌陷现状评价及预测结果,提出地面塌陷监测和防治建议。

5)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评价

地质灾害破坏率依据式计算。

地质灾害破坏率(%地质灾害破坏面积矿区面积

地质灾害破坏评价等级综合考虑崩塌、滑坡、泥石流破坏程度等级和地面塌陷破坏程度等级,划分为严重、较严重、较轻三个等级,具体划分见表1-8。图上应按实际情况圈定严重、较严重、较轻范围。

1-8 地质灾害影响程度等级划分标准表

严重

较严重

较轻

崩滑流破坏程度为严重地面塌陷破坏程度为严重

崩滑流破坏程度为较严重地面塌陷破坏程度为较严重

崩滑流破坏程度为较轻或无影响地面塌陷破坏程度为较轻或无影响

说明:影响程度等级采取就高的原则确定。

2、含水层破坏评价

含水层破坏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地下水污染两部分。本节含水层破坏评价内容主要为含水层结构破坏评价,地下水污染部分列入水土环境污染评价

因采矿挖损及矿坑排水活动破坏含水层结构,造成含水层勾通、地下水水位下降与疏干、泉水流量变化、地表水漏失及对水源地供水的影响、以及地质敏感区疏干地面塌陷与沉降等,综合评价其影响破坏程度。影响破坏程度分级见表1-9

依据采矿方式、矿区含水层分布特征,分析采矿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范围,评价含水层破坏的影响程度,在图上应按实际情况圈定严重、较严重、较轻范围。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含水层结构破坏的监测和防治建议。

1-9 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破坏影响程度分级表

严重

较严重

较轻

1.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结构破坏,产生导水通道;

2.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

3. 矿区主要含水层(带)呈疏干状态,或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大于矿区面积;4.地表水体漏失严重,或形成较多的疏干地面塌陷。

1.矿井正常涌水量3000

10000m3/d

2. 矿区主要含水层(带)呈半疏干状态,或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小于矿区面积;

3.矿区地表水体漏失较严重,偶见疏干地面塌陷。

1.矿井正常涌水量小

3000m3/d

2. 矿区主要含水层

(带)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小,未形成明显的降落漏斗;

3.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未发生疏干地面塌陷;

注:评估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

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评价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评价等级按破坏率划分为严重、较严重和较轻三级,具体见表1-10。在图上应按实际情况圈定严重、较严重、较轻范围。

1-10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分级表

严重

较严重

较轻

1.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破坏率大于40%;2.采空变形严重区。

1.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破坏率大于2040%;

2.采空变形较严重。

1.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破坏率小于20%;

2. 采空变形较轻或无采空区。

注:评估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率依据式计算。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率(%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面积矿区面积

依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现有的防治措施及成效,预测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趋势。依据评价结果,提出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的监测和防治建议。

4、土地资源破坏评价

土地资源破坏包括矿山挖损、工程压占对土地的破坏、废渣废水尾矿对土地的污染两部分。本节评价内容主要为挖损压占土地破坏,土地污染列入水土环境污染评价。

土地资源破坏表现为露天开采剥离挖损土地、矿山工程占压土地、采空变形严重及较严重区破坏土地、崩塌滑坡泥石流毁损土地的类型、数量,将其划分为严重、较严重和较轻三级,见表1-11。在图上应按实际情况圈定严重、较严重、较轻范围。

1-11 矿山土地压占与破坏影响程度分级表

严重

较严重

较轻

1.土地资源破坏率大于40%。

2.采空变形严重区。

1.土地资源破坏率20-40%。

2.采空变形较严重。

1.土地资源破坏率小于20%。2. 采空变形较轻或无采空区。

注:占用与破坏土地面积是指矿山采矿场+废石场+尾矿库+地质灾害破坏及占压土地面积总和

hm2)(扣除重叠部分)。

土地资源破坏率依据式计算。

土地资源破坏率(%土地资源破坏面积矿区面积

根据露天采矿场面积变化、固体废弃物年实际堆排量、地面塌陷(地裂缝)发展变化情况等,以及矿山各类废弃地的综合治理情况,提出防治建议。

5、水土环境污染评价

考虑到矿山(矿区)水土环境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将前述含水层破坏评价中地下水污染评价和土地资源破坏评价中土壤污染评价抽出合一,单设水土环境污染评价。

先分别对地下水、地表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分别评价,再对水土环境污染进行综合评价。

1)水土污染评价

1)确定水土环境评价参照质量等级。地下水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类水标准限值(见表1-13)、地表水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水标准限值(见表1-14)、土壤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土壤质量标准限值作为参照值(见表1-15)

1-13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单位:mg/ L

项目

pH

6.58.5

5.56.58.59

5.5,>9

Hg

≤0.00005

≤0.0005

≤0.001

≤0.001

0.001

Pb

≤0.005

≤0.01

≤0.05

≤0.1

0.1

Cd

≤0.0001

≤0.001

≤0.01

≤0.01

0.01

Cr6

≤0.005

≤0.01

≤0.05

≤0.1

0.1

As

≤0.005

≤0.01

≤0.05

≤0.05

0.05

Cu

≤0.01

≤O.05

≤1.0

≤1.5

1.5

Zn

≤0.05

≤0.5

≤1.0

≤5.0

5.0

Ni

≤0.005

≤0.05

≤0.05

≤0.1

0.1

注:引自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1-1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

项目

PH≤

69

Hg≤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Pb≤

0.01

0.01

0.05

0.05

0.1

Cd≤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Cr6

0.01

0.05

0.05

0.05

0.1

As≤

0.05

0.05

0.05

0.1

0.1

Cu≤

0.01

1.0

1.0

1.0

1.0

Zn≤

0.05

1.0

1.0

2.0

2.0

注:引自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1-16  环境质量标准值(单位:mg/kg

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土壤pH

自然背景

<6.5

6.57.5

7.5

6.5

0.20

0.30

0.60

0.6

1.0

0.15

0.30

0.50

1.0

1.5

水田

15

30

25

20

30

旱地

15

40

30

25

40

农田

35

50

100

100

400

果园

-

150

200

200

400

35

250

300

350

500

水田

90

250

300

350

400

旱地

90

150

200

250

300

100

200

250

300

500

40

40

50

60

200

注:引自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2)计算单项污染指数。采用公式计算单项污染指数。以水土质量等级标准相对应的限值作为C0,以污染区和污染影响区的实测值作为Ci

单项污染指数:P=Ci /CO ……………………………………………

式中:

P —— 单项污染指数;

Ci——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某点样品中某污染物的实测含量(地下水单位mg/L,土壤单位mg/kg);

CO——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国家标准中某污染物的限值(地下水单位 mg/L,土壤单位mg/kg); 单项污染指数>1,表明该污染物超过了国家地下水或土壤中相应的污染物限值。其值愈大,表明超标愈严重。

3)计算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综合污染指数

采用公式计算综合污染指数,根据污染指数划分污染程度等级,分为严重、较严重、较轻三级(分别对应表3-16中的级)。

综合污染指数

式中:

Pz ——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中综合污染指数;

maxPi——同一样品中多种污染物中最大的单项污染指数;

Pi——同一样品中多种污染物中单项污染指数的平均值。

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综合污染等级结合表1-16进行评判。

1-16   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综合污染评价分级

等级划定

综合污染指数

污染等级

污染水平

Pz≤0.7

安全

清洁

0.7Pz≤1.0

警戒线

尚清洁

1.0Pz≤2.0

轻污染

轻度污染

2.0Pz≤3.0

中污染

受到中度污染

Pz3.0

重污染

污染相当严重

引自[NY/T 395-2000]

2)污染程度分区评价

1)污染程度分区

根据污染程度等级进行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污染程度分区,污染分区等级与污染程度等级相对应,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较轻区。将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污染程度分区结果进行叠加,按就高原则,确定各综合水土污染程度分区。

2)污染程度综合评价

矿山(矿区)水土污染程度综合评价按参照表1-17进行。

1-17  矿山(矿区)水土污染程度综合等级划分标准

污染程度等级

严重

较严重

较轻

污染面积百分比

大于60%

60-30%

小于30%

说明:污染面积百分率为污染程度等级严重区、较严重区面积和与矿区面积之百分比。

6、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依据矿山(矿区)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水土环境污染五类单项评价图,利用网格剖分法进行图层叠加,形成若干个评价单元,按照各单元的影响程度级别(严重、较严重、较轻),将相邻同级别单元进行合并,划分出矿山(矿区)影响程度严重区、较严重区、较轻区及其他区。具体方法如下:

1)单元格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指数

将矿区及影响区进行网格剖分,每个单元格面积为10m×l0m100m× 100m。对于矿区面积不大的地区,单元面积取低限,矿区面积较大,单元面积取高限。单元格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指数依据式计算。

式中:Zi——i单元格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指数;

zij——i单元第j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程度值,按如下赋值:严重,zij=3;较严重,zij=2;较轻,zij=1

1)矿山(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指数

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指数依据式计算。

è ø

式中:Z——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指数;

zi——i单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指数;

          n——矿区单元总数。

2)矿山(矿区)地质环境影响综合分级评价

按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指数(Zi值),参照表1-18进行分级,将相邻同级别单元进行合并,划分矿山(矿区)的影响程度分区。

1-18  矿山(矿区)影响综合评价分级标准表

综合评价分级

严重

较严重

较轻

综合评价指数

Z2.33

1.67Z≤2.33

0Z≤1.67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分别对安远县53座持证矿山和157座废弃矿山的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及水土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单项评价。依据矿山以上五类单项评价图,利用网格剖分法进行图层叠加,形成若干个评价单元,按照各单元的影响程度级别(严重、较严重、较轻),将相邻同级别单元进行合并,划分出矿山(矿区)影响程度严重区、较严重区、较轻区。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分别对安远县 53 座持证矿山和157座废弃矿山的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及水土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单项评价。依据矿山以上五类单项评价图,利用网格剖分法进行图层叠加,形成若干个评价单元,按照各单元的影响程度级别(严重、较严重、较轻),将相邻同级别单元进行合并,划分出矿山(矿区)影响程度严重区、较严重区、较轻区及其他区。评价结果见表 1-19

1-19 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

野外编号

矿山名称

矿种

地质灾害影响程度等级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影响程度等级

土地资源破坏影响程度等级

含水层破坏影响程度等级

水土污染程度等级

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指数Z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等级

CZay001

安远县佛灵山矿业有限公司

铅锌矿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02

安远县高云山铁丰铁矿厂

铁矿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03

安远县金晖矿业有限公司乌石坑硫铁矿

硫铁矿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04

安远县天宝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铅锌矿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05

安远县园岭矿业有限公司岭寨钼矿

钼矿

较轻

较严重

较严重

较轻

较轻

1.4

较轻

CZay006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蔡坊乡岗下稀土矿

稀土矿

较轻

较严重

较严重

较轻

较轻

1.4

较轻

CZay007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古田稀土矿

稀土矿

较轻

较严重

较严重

较轻

较轻

1.4

较轻

CZay008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牛皮碛稀土矿

稀土矿

较轻

较严重

较严重

较轻

较轻

1.4

较轻

CZay009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铜罗窝稀土矿

稀土矿

较轻

较严重

较严重

较轻

较轻

1.4

较轻

CZay010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车头稀土矿

稀土矿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11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涂屋稀土一矿

稀土矿

较轻

较严重

较严重

较轻

较轻

1.4

较轻

CZay012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涂屋稀土二矿

稀土矿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13

江西省东江源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

矿泉水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14

安远县东江源温泉开发中心

地热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15

安远蓉坤矿业有限公司江头七碛瓷土矿

瓷土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16

安远县安福矿业有限公司何东坑硅钾矿

脉石英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17

安远县远丰辉绿岩矿

水泥用辉绿岩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18

江西省安远县双芫石寮铁质泥岩矿区

铁质泥岩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19

安远县高云山矿业有限公司崎坑水电气石矿

电气石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20

安远县伟业矿业有限公司镇岗下迳板岩矿                                     

饰面用板岩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21

安远县天心镇长布采石场

建筑用花岗岩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22

安远县浮槎乡长河采石场

建筑用花岗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23

安远县版石镇安平采石场

建筑用花岗岩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24

安远县龙布镇滴啦水采石场

建筑用花岗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25

安远县车头镇官溪村马头寨建筑用砂岩矿

建筑用砂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26

安远县鹤仔镇鹤仔村页岩砖厂

砖瓦用页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27

安远县德丰建筑材料销售有限责任公司镇岗涌水采石场

建筑用砂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28

安远县欣山镇莲塘隘采石场

建筑用花岗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29

安远县凤山乡鹅公坑采石场

建筑用花岗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30

江西省金孔雀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九龙嶂采石场

饰面用安山岩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31

安远县欣山镇修田隘背(下拱桥)采石场

建筑用花岗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32

安远县车头镇南屏页岩砖厂

砖瓦用页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33

安远县蔡坊乡老好高流山建筑用安山岩矿

建筑用安山岩

较轻

较严重

较严重

较轻

较轻

1.4

较轻

CZay034

江西省安远县镇岗乡吉祥红砖厂

砖瓦用粘土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35

安远县德丰建筑材料销售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用花岗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36

安远县车头镇石排真空红砖厂

砖瓦用粘土

较轻

较严重

较严重

较轻

较轻

1.4

较轻

CZay037

安远县欣山镇教头红砖厂

砖瓦用粘土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38

安远县孔田镇孔田村红砖厂

砖瓦用粘土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39

安远县凤山乡石口红砖厂

砖瓦用粘土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40

安远县三百山荣达采石场

建筑用花岗岩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41

安远县欣山镇中寨玄武岩矿

建筑用玄武岩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42

安远县天心镇南坑采石场

建筑用花岗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43

安远县龙布镇兴龙红砖厂

砖瓦用粘土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44

安远县凤山乡大桃坑采石场

建筑用花岗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45

安远县汇达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砖瓦用页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46

安远县明兴新型墙体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上魏高陂砖厂

砖瓦用页岩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CZay047

安远县重石黄坑红砖厂

砖瓦用粘土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48

安远县欣山镇碛角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矿

建筑用石料(凝灰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49

安远县上濂采石场

建筑用花岗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50

安远县长沙乡长沙村建筑用砂岩矿

建筑用砂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51

安远县鹤仔镇小地采石场

建筑用石料(凝灰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52

安远县浮槎乡长河页岩砖厂

砖瓦用页岩

较轻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CZay053

安远县孔田镇大围石壁窝采石场

建筑用花岗岩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野外编号

矿山名称

矿种

地质灾害影响程度等级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影响程度等级

土地资源破坏影响程度等级

含水层破坏影响程度等级

水土污染程度等级

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指数Z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等级

Bay001

半迳红砖厂

砖瓦粘土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002

梅子坑大大下采石场

花岗岩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003

白沙塘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004

和务采石场

砂岩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005

唐屋村老围下组钾长石矿

钾长石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006

唐屋村排坊下组钾长石矿

钾长石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007

梅屋红砖厂

砖瓦粘土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008

虎岗村甲水组新屋红砖厂

砖瓦粘土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009

赖塘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010

成大斜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011

孔田上寨红砖厂

砖瓦粘土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Bay101

龙岗村桥头组采石场

砂岩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03

新塘村寨下组红砖厂

砖瓦粘土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04

南坑采石场

砂岩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05

虎岗村三角塘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2.2

较严重

Bay106

虎岗村琦山采石场

变质砂岩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07

龙安村高木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09

里田村左排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11

里田村仔背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12

龙竹村里塘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13

官溪村葛坳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14

南屏村大水迳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15

南屏村兴地1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16

南屏村半天塘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17

龙头村土箬1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18

龙头村土箬2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19

龙头村水西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21

坪岗村和尚塘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122

坪岗村秧陂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123

坪岗村东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124

骑马过岗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26

古田村郭屋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28

五指岽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29

牛栏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30

平分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31

横坑仔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32

斜仔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33

小坑仔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35

灯盏窝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36

上嶂庵A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37

葛坳林场土木岗下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38

官溪村石街背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39

圩岗村李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40

圩岗村大塘山1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41

高云山林场大塘山3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42

高云山林场大塘山4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43

圩岗村大水门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45

登丰村新岭背1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46

登丰村新岭背2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47

高云山林场石公坑稀土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48

甲江林场牛屎岽1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149

甲江林场牛屎岽2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150

甲江林场水打冷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151

江头村马斜1稀土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52

坪岗村桃子坑稀土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153

白沙坳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54

黄地村新屋背1稀土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55

黄地村新屋背2稀土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56

上龙村对门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57

井头村坳背塘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58

井头村大禾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59

中邦村石仔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60

阳光村老兰屋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61

岽坑村岽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62

嶂脑村分水坳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63

水头村廖屋组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64

寨檐下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65

丰熟园红砖厂

砖瓦粘土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166

乌石岗饰面用火山角砾岩矿

饰面凝灰岩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Bay167

松岗页岩砖厂

砖瓦用页岩

较严重

较严重

较轻

较轻

1.4

较轻

Bay168

古田福兴真空机制红砖厂

砖瓦粘土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01

大輋村瓷土矿

瓷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02

马颈采砂场

砂岩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03

高屋村庄下组乌石坑采石场

砂岩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04

太平村古岭组古岭采石场

砂岩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05

虎岗村鸡妈角采石场

砂岩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07

银坑村银坑钼矿

钼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10

淡水坑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11

塘水角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13

上下井组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14

上丁水库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15

兴地2号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16

兴地3号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17

坳脑3号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18

田灯下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19

瓦桥下B块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20

瓦桥下A块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21

黄坑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222

狐狸塘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23

下排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224

鬼仔迳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225

牛寨坑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26

李迳废弃稀土矿山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2.2

较严重

Bay227

日新红砖厂

砖瓦粘土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28

发狸坳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29

下坪组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30

上窑土坑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31

上窑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32

碛角村园段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33

冷水坑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2.2

较严重

Bay234

火烧泥坑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35

黄坑岽废弃稀土矿B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36

黄坑岽废弃稀土矿A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37

新岭背废弃稀土矿2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38

铁丰村围坑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39

碛肚山废弃稀土矿A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40

碛肚山废弃稀土矿B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41

高云山碛肚山铅锌矿

铅锌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42

半迳下屯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243

野鸭湖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244

下坪废弃稀土矿B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45

马斜废弃稀土矿2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47

谢屋长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48

黄地大树上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49

佛灵山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50

邹坳废弃稀土矿B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51

邹坳废弃稀土矿A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52

竹湖1号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2.2

较严重

Bay253

竹湖2号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2.2

较严重

Bay254

竹湖3号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255

张仙塘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301

莲塘隘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302

富田村富田尾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303

海螺村姜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304

海螺村下山塘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2.2

较严重

Bay305

海螺村南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2.2

较严重

Bay306

官溪村牛皮碛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2.2

较严重

Bay401

南坑稀土矿矿区B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2.2

较严重

Bay402

上嶂庵B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03

老鹰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05

大塘山2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06

黄沙河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07

大拱桥1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09

陈屋背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10

巡颈司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11

甘地2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12

甘地1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13

黄坑山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414

高碛面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严重

严重

2.6

严重

Bay415

平分脑2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16

马斜3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17

长岗崎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18

碛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19

新屋背2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20

蓑衣坑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21

松树岽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22

矮背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23

塘窝上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24

竹湖村4号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25

竹湖村5号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426

竹湖村6号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505

下河红砖厂

砖瓦粘土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511

大岭背新型环保页岩砖厂

砖瓦粘土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513

田心福利红砖厂

砖瓦粘土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Bay514

小孔田村早禾田坎废弃稀土矿

稀土矿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Bay519

利民红砖厂

砖瓦粘土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1

较轻

Bay523

天心村红砖厂

砖瓦粘土

严重

严重

较轻

较轻

1.8

较严重

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区

在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基础上进行分区评价。依据调查区内矿山分布特征(分布密度、生产状态、开采矿种等),按矿山集中区和矿山散点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区。按生产矿山和废弃矿山,分别统计各分区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数据指标。

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

安远县共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 2处,区块编号 A1A2分布于新龙乡甲山林场、坪岗村一带,区块总面积25.879Km2,区内矿区总面积0.233Km2,区内共分布废弃矿山14座,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及土地资源的占用。

1-18  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区块编号

区块名称

区块面积(km2)

矿区总面积(km2)

破坏总面积(hm2)

恢复治理

严重区

较严重区

较轻区

合计

面积(hm2)

治理率

1

A1

新龙甲江

19.014

0.165

16.532

 

 

16.532

7.952

48.10%

2

A2

新龙坪岗

6.866

0.067

6.724

 

 

6.724

6.724

100.00%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安远县共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一般治理区7处,区块编号B1~B7,区块总面积485.463Km2,矿区总面积5.244Km2,主要分布于安远县各乡镇、村庄周边,交通一般有乡道、村道等与外界相连,区内共分布矿山143座,其中持证25座,废弃矿山118座。区内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及土地资源的占用与破坏,主要威胁对象为各乡镇村、交通道路。

1-19  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区块编号

区块名称

区块面积(km2)

矿区总面积(km2)

破坏总面积(hm2)

恢复治理

严重区

较严重区

较轻区

合计

面积(hm2)

治理率

1

B1

上龙-矮背

16.451

0.030

 

3.005

 

3.005

3.005

100.00%

2

B2

龙布-浮槎

50.094

0.186

 

23.508

 

23.508

3.569

15.18%

3

B3

天心-蔡坊

80.770

0.659

 

59.741

 

59.741

45.723

76.53%

4

B4

高云山-车头-版石

109.038

2.945

 

157.367

 

157.367

79.521

50.53%

5

B5

车头-欣山-新龙

107.914

1.009

 

90.060

 

90.060

70.658

78.46%

6

B6

孔田-鹤子

102.485

0.384

 

29.107

 

29.107

17.420

59.85%

7

B7

三百山

18.711

0.031

 

3.104

 

3.104

2.275

73.30%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

安远县共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6处,区块编号 C1~C6,区块面积72.398Km2,矿区总面积19.498Km2,区内共有矿山21座,其中持证矿山16个,废弃矿山5个。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土地资源的占用以及水土污染问题。

1-20   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区块编号

区块名称

区块面积(km2)

矿区总面积(km2)

破坏总面积(hm2)

恢复治理

严重区

较严重区

较轻区

合计

面积(hm2)

治理率

1

C1

双芜

7.347

1.409

 

 

0.294

0.294

0.039

13.18%

2

C2

蔡坊-版石

22.955

5.215

 

 

196.007

196.007

110.305

56.28%

3

C3

车头-欣山

9.750

2.705

 

 

78.309

78.309

46.251

59.06%

4

C4

欣山-新龙

3.361

5.896

 

 

93.950

93.950

92.610

98.57%

5

C5

新龙-镇岗

5.136

1.988

 

 

3.918

3.918

2.835

72.36%

6

C6

三百山-孔田

23.850

2.285

 

 

6.844

6.844

1.864

27.23%

(四)十二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进展

十二五期间,在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关心支持下,在安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安远县矿产资源管理局、相关部门及各矿山的不懈努力下,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目标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1“十二五取得的成绩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二五期间,在各级政府及区矿管局的不懈努力下,调查区内矿山未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矿山地质灾害事故,区矿管局并督促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矿区采取相关工程治理措施,防治成效良好。启动了相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管理制度,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以及开展了矿业遗迹保护工作。

2“十二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部分矿山企业地质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普遍存在重矿产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现象。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不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不能完全适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实现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小型矿山开采方法、三废治理方法落后;土地复垦与复绿工程先进技术与方法推广不够;未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与信息管理系统。

3、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资金投入不足。区内矿业开发历史悠久,老矿山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与新矿山产生的矿山环境问题点多面广,有的甚至十分严重,而对矿山环境治理工程的投入与实际需要的费用差距很大,治理资金严重不足。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行政,科学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注重成效,着力完善开发补偿保护经济机制,大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机制,尽快形成在建、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等 新老问题统筹解决的恢复和综合治理新局面,依靠完善的法规制度、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坚决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实现国土资源惠民利民新成效。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破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投入、政策、科研等机制障碍。创新尾矿残留矿再开发、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集体土地流转利用等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资源、资产要素投入,积极探索利用 PPP模式、第三方治理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治理。简化管理程序,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制度改革。鼓励矿山企业与相关机构开展恢复治理技术科技创新。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加快完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制度体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保护与开发,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对生态环境的源头保护作用。调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编制实施矿产资源规划。严格矿产开发准入,严格生产过程监管,严格责任追究,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责任落实到矿产开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坚持谁开发、谁治理,对新建和生产矿山,严格落实矿山企业保护与治理的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历史遗留和新生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恢复治理。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和培育绿色矿业,构建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新格局。深入持续开展矿山复绿行动。推进废弃矿山的山、水、田、林、湖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水则水,充分结合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尽快恢复矿区的青山绿水。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鼓励矿山企业按照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要求,编制实施绿色矿山发展规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与相关产业发展融合推进。鼓励引进国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新技术和新模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拓展绿色矿山建设模式,鼓励矿山企业参与矿山地质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与地产开发、旅游、养老疗养、养殖、种植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惠民利民新成效。鼓励矿山企业留地留技留利于企业职工和矿区群众,总结推广用矿区土地入股分红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经验,引导企业职工、矿区群众积极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形成人、矿、地和谐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支持力度,助力精准扶贫,增加扶贫工作的含金量,让企业职工和当地群众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改善有更多获得感。

(三)目标任务

1主要目标

本规划目标与《安远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 年)》、《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十三五规划》、《江西省赣州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十三五规划》等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目标相衔接,具体为:

1、建立矿业权人履行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法定义务的约束机制;

2、建设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点,掌握和监控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情况;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责任全面落实,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4、基本建成制度完善、责任明确、措施得当、管理到位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形成不再欠新账,加快还旧账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局面。

2主要任务

根据规划目标和规划指标,确定规划任务,具体如下:

1、夯实基础工作

1)全面调查。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系统查明在建矿山、生产矿山、停产矿山、废弃矿山、政策性关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危害程度。

2)明确责任。区矿管局按以下原则认定新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计划经济时期遗留或者责任人灭失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历史遗留问题,由地方政府统筹规划和恢复治理,中央财政给予必要支持。在建和生产矿山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矿山企业负责恢复治理。对于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认定,依照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执行。

3)科学规划。根据责任划分情况,统筹考虑新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三区两线直观可视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区和赣州中心城区范围等为重点,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明确保护与治理任务和工作进度,统筹部署,分步实施,确保工作目标实现。

4)加强系统建设及监测。在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库,利用江西省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系统及各卫星遥感技术,实现矿山环境数据的上传下达以及动态监测,全面系统掌握和监控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变化情况。

2、强化保护预防

1)严格矿山开发准入管理。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落实规划分区管理制度。在自然保护区,非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新设与资源环境保护功能不相符合的矿业权。自然保护区内已设置的矿业权按有关规定办理。强化源头管理,全面实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步编制、同步审查、同步实施的三同时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

2)加强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实施。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标准,因矿施策,因地制宜,推进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与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简便实用的工作制度。落实方案编制、审查和实施的主体责任,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肃性。

3)加强开发和保护过程监管。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责任与工作落实情况作为矿山企业信息社会公示的重要内容和抽检的重要方面,强化对釆矿权人主体责任的社会监督和执法监管。各级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监督执法频率,督促矿山企业严格按照恢复治理方案边开釆边治理。对拒不履行恢复治理义务的在建矿山、生产矿山,要将该矿山企业纳入政府管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列入矿业权人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名单。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以尾矿和废石提取有价组分、生产高附加值建筑材料、充填、无害化农用和生态应用为重点,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3、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力度,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

1)明确任务要求。要将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明确要求,分工负责,限期完成,严格考核和问责制度。

2)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地方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渠道,为废弃矿山、政策性关闭矿山等历史遗留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赣州中心城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矿提供必要支持。

3)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按照 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大力探索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模式。

4)整合政策与资金。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棚户区改造、生态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治理、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政策与项目资金的整合与合理利用,形成合力,切实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成效。对历史原因造成耕地严重破坏且无法恢复的,按照规定,补充相应耕地或调整耕地保有量。

5)加强对原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实施的监管力度,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实施率和竣工率;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改善矿区地质环境状况;开展矿山水土污染修复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为矿山地质环境水土污染防治提供技术保障。

3主要指标

考虑规划目标、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水平、财政支付能力、可操作性等因素综合确定规划指标。本规划指标中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在完成《安远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相应指标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提高,规划期内主要历史遗留矿区恢复治理工程、赣州中心城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恢复土地的原有功能,解决安远县土地供需难题。

2008-2015年,全县安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3个,投入资金5800万元,均为财政资金。完成情况见表2-1

2-1 二轮规划期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07年底前累计治理面积

2008-2015年新增规划指标

2008-2015年新增实际完成面积

完成率(%

指标

属性

1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总面积

公顷

600

231

604

261

预期性

2

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面积

公顷

-

225

494

219

约束性

3

矿区土地复垦面积

公顷

231

225

225

100

约束性

4

其中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面积

公顷

191

185

185

100

预期性

在治理过程中,采取宜工则工、宜建则建、宜林则林等治理方式,进行了安远城北工业园区的建设。

二轮规划实施以来,加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障机制建设,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要求,累计存储保证金1335万元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防治分区

按矿山生产状态分为治理区防治区两个类型,前者用于废弃矿山,后者用于生产矿山;依据废弃矿山、生产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影响程度和所处地区环境重要性情况,将治理区和防治区各划分成重点与一般两个等级。

(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防治区(编号 ZFZ1

安远县共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防治区1处,区块总面积 14.768km2,区内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及土地资源的占用与破坏,其中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面积14.768hm2,占总破坏面积的100%,恢复治理面积0hm2,恢复率为零,主要威胁对象为附近的人口。

管理措施:加强保护预防区内矿产资源开采的监管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保护矿山生态环境,预防矿山地质环境恶化。

(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一般防治区(编号 YFZ1~6

安远县共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一般防治区6处,区块总面积 206.077Km2,主要分布于安远县各乡镇、村庄周边,交通一般有乡道、村道等与外界相连,区内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及土地资源的占用与破坏,主要威胁对象为各乡镇村、交通道路。

(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治理区(编号 ZZL1~3

安远县共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治理区3处,区块总面积63.868 Km2,区内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土地资源的占用。

管理措施: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优先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加大各类资金投入。新建和生产矿山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制,严格按照矿山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执行;闭坑矿山应及时编制矿山闭坑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计划,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治理恢复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专项资金,加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力度,也可出台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一般治理区(编号 YZL1~7

安远县共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一般治理区7处,区块总面积 468.311Km2,主要分布于安远县各乡镇、村庄周边,交通一般有乡道、村道等与外界相连,区内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及土地资源的占用与破坏,主要威胁对象为各乡镇村、交通道路。

管理措施:加强区内矿山地质环境监管,对可能诱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预防、处理方案,对矿山地质环境有可能恶化的区域,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为重点治理区并进行治理。


四、重点工程

(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基础数据库建设

与《安远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相衔接,十三五期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利用江西省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系统建设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基础数据库,实现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的在线查询、录入、修改与动态监测功能。主要包含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数据来源为本次调查评价成果)、十三五期间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成效评价以及生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监测,评估矿山企业在地质灾害防治、废渣废水治理、受损土地复垦、水资源水环境恢复等方面的治理措施与重建成效,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已列入《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规划(2016-2030年)》。

(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根据规划目标,考虑经济、技术水平及财政支付能力,优先治理问题严重、危害大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三区两线范围内的矿山,赣州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矿山。按此标准,十三 五期间拟开展安远县废弃稀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安远县持证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以一个生命共同体为理念,对矿区影响范围内的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系统的综合治理和修复,规划治理面积3463.7978hm2。其他在采矿山由矿山企业按边开采,边治理原则,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义务。


五、资金筹措与实施安排

(一)资金筹措

本规划重点工程(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外)总投资估算1276.72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在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由矿山企业按边开采边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来实施,资金来源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及企业自筹。

(二)实施安排

安远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修复治理研究工作由县政府部署安排。其他在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由矿山企业负责实施,乡(镇)政府监督检查。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点建设由矿山企业组织实施,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工作由安远县国土资源局和治理点所在乡(镇)、村共同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由安远县政府统一领导,各乡(镇)、街道、村组织协调,林业、财政、水利、环保、公安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矿山地质环境联合执法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为落实矿山地质环境管理职能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二)法律法规保障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各乡、镇(街道)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江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在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中的各类违法行为,监督矿山企业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

(三)技术保障

矿山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安远县国土资源局应及时制订相关的激励机制,加强矿产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变化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强化矿山环境保护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对从事相关研究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改善和提高安远县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水平。

(四)资金保障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为确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财政资金来自中央财政、省财政及市、县财政,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重点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对三区两线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将其治理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老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积极争取部、省土地复垦经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

2.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

通过制定税收、财政补贴、土地使用、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按照 谁恢复,谁受益,谁使用。的原则,调动多元资金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由财政资金治理的矿山,恢复治理后形成的土地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招标、拍卖,将收取的有偿使用费滚动使用,以此构建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五)制度体系保障

1.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定期上报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

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定期上报制度,由采矿权人履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义务,并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监测、综合治理进展情况及矿山井上井下开采对照图等信息定期上报至安远县国土资源局。实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检查制度,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恢复治理义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依法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2.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管理、严把环境准入制度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的规划会审工作,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准入条件,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生态环境准入条件,影响地质地貌景观、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容易产生较严重地质灾害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一律不予通过,从源头上把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关。

3.加强监督管理

1)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

1)安远县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督促自查自纠,依法做好违法行为的处理。对于矿业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矿山企业,要责令限期治理或停产整顿。拒不治理和治理后未达到要求的,要依法予以处罚;依法关闭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严重的矿山,通过依法、规范、科学、有序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使矿山地质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2)加强防治区内矿产资源开采监管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保护矿山生态环境,预防矿山地质环境恶化。

3)重点治理区内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优先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加大各类资金投入。新建和生产矿山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制,严格按照矿山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执行;闭坑矿山应及时编制矿山闭坑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计划,安远县国土资源局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恢复治理工作。

4)一般治理区及防治区内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管,对可能诱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预防、处理方案,对矿山地质环境有可能恶化的区域,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为重点治理区并进行治理。

2)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监督检查对政府投资的治理项目,要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程实施与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安远县国土资源局应根据省、市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项目公告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监督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批准下达的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进行施工,同时要重视和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后期维护与监管工作。

(六)加强宣传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各种宣传媒介,结合地球日土地日环境日和全民普法,大力宣传安远县国土资源基本情况,及矿山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