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 > 县发展改革委 > 发展规划 > 专项规划

安远县“十四五”现代服务业专项规划

访问量:

安远“十四五”现代服务业专项规划


20224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二)主要问题

(三)发展环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空间布局

(一)一核引领

(二)两区协同

(三)多点支撑

四、重点任务

(一)以三百山为龙头,做强做大旅游业

(二)集成创新安远元素,做精做优文化产业

(三)充分释放生态优势,做强做大健康产业

(四)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做优做大农村电商

(五)用活对口帮扶政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六)聚焦生活品质提升,促进商贸转型升级

(七)积极培育新动能,拓展新兴服务业领域

五、重大行动

(一)消费扩容提质行动

(二)服务标准提升行动

(三)服务品牌创建行动

(四)企业梯次培育行动

(五)融合发展推进行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政策扶持

(三)加强要素保障

(四)强化招商推介

(五)加强统计监测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安远与全市同步建成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期。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信息密集度高的特点,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扩大内需的加速器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提质扩规模,是安远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推进全县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奋力描绘好新时代安远改革发展新画卷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安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特制订本规划。规划在分析研判安远县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和所面临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行动计划以及保障措施。

规划是指导安远在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服务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统筹推进全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指导性文件,是全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服务业发展职责、制定实施服务业各项招商引资政策的重要依据。规划范围为安远县全域,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1.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贡献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安远县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抗波动性逐渐增强。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27.3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7.59亿元,年平均增长9.2%,高于全县GDP年均增速(7.31%)约1.8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47.86%增加至2020年的51.66%,年均提高0.7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2020年,服务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5%。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2. 重点业态发展壮大,内部结构加速优化

全域旅游深入推进,2020年全年共接待游客49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3亿元。三百山景区焕然一新,成功纳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加快,东生围20181月评为4A级旅游景区,车头官溪、重石大坑、欣山、绿水青山欢乐谷等一批乡村旅游点获评省3A级乡村旅游点;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创业培训中心、康莱博酒店投入运营,热泉河酒店、县迎宾馆等星级酒店提升改造全面完成;两天半旅游圈基本成型。电商发展迅速,组建成立了县级平台主体——县电商集团,电商产业园建成使用,入驻电商企业112家,电商交易额突破25亿元,两次荣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建成中通、顺丰安远分拨中心,年快递单量突破1600万单,物流设施不断完善,物流快递价格优势逐步显现。小吃产业逐步升级,品牌建设成效初显,安远获评中国客家小吃之乡荣誉称号,西街坝被授予中国客家小吃博览城,安远三鲜粉获评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米10个品种获评中国名小吃,南乡干等64个品种获评江西名小吃。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发行、中国银行、江西银行设立了安远支行,金融机构由7家增加到11家。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服务业内部结构加速优化。

3. 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招商引资成绩斐然

全面落实了《赣州市现代服务业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建立服务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专门成立全县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联席工作、跟踪问效、督查考评、动态培育机制,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先后印发了《安远县鼓励支持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安远县电商产业集群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旅游、电商、现代物流、小吃等服务业子行业发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五型政府建设,创新实行县乡村政务服务三级联动模式,群众和企业办事基本实现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率先成立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代办中心,创新开展联企双促活动,四最营商环境加快形成。积极完善道路交通、通信、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改善服务业运营环境,提升开放水平。坚持线上招商线下招商同步推进,深入开展粤企入赣”“三请三回等活动,探索山海协作模式,引进了远恒佳教育、浪驰越野基地、桃园山居(东江源三百山度假公园)等一大批大湾区优质服务业企业、优质服务业项目落户安远,引进项目数、签约资金额屡创新高。。

(二)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虽然我县服务业发展迅速,但短板依然明显,发展瓶颈尚待破解。

服务业层次有待提升。2020年安远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7.59亿元,增长2.8%,服务业规模绝对值较小,增速低于赣州市平均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高端化和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知识型新兴服务行业。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水平不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平衡,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创新业态发展大势尚未形成,缺乏高端商贸等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个性供给缺口大。

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十三五期间,安远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各层次的服务业人才需求旺盛。安远作为偏远县,产业态势、城市能级、城市配套上与周边发达地区存在差距,易受周边发达地区虹吸影响,虽然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但效果较差,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突出表现在科学研究、金融工程、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外包、信息服务、创意设计、商务管理等现代服务业中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储备严重不足;安远县当地户籍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技能熟练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且流失严重;整个服务业人才资源结构难以适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足。一是融合能力不够。目前安远制造类企业多处于产业体系中加工制造环节,终端产品、研发设计、品牌管理、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能力较弱。二是融合支撑不够。生产性服务企业在规模和层级上较弱,向制造业输送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促进融合公共平台服务供给不足。三是融合推进不够。宏观政策层面,对融合协同性谋划和前瞻性规划有待加强,缺乏从制度协同、营商环境优化、融合业态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布局。

(三)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加速演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安远深入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和赣州市委三大战略八大行动部署要求,纵深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先行区,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安远服务业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安远服务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加速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快速提升。信息化大大提升服务可贸易性,数字服务贸易持续迅猛增加,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社会服务”“服务业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快速崛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迈向信息化发展阶段。在新时期新冠疫情等因素刺激下,研发、制造、流通、金融、医疗、教育等各行业数字化场景革命蓬勃兴起,在线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十四五期间,随着新技术、新业态大规模推广,安远服务业迎来了数字化赋能、场景化更新的巨大机遇,安远制造业也面临智能化技术改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先进服务技术等快速发展,助力安远县服务业价值链升级。

国内消费升级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安远服务业发展开拓新空间。当前,我国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随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国内服务业供给结构总体上将向着品质化与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服务市场日益细分,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转变。十四五期间,安远县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不断延伸,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将得到大大提升。而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消费升级促进安远服务业态进一步细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品牌逐步构建,以文化、健康、养老、旅游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态将不断创新,实现向高品质转变。

两业融合为安远服务业发展增添新动能。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推进两业融合发展进程,通过智能化生产、柔性化定制、供应链协同等方式紧密对接生产消费两端、供给需求两侧,将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环节,有效破解低端无效供给过剩和高端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将带动服务要素作为中间投入的巨大需求,对高端优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有效牵引,促进金融保险、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产业快速发展。随着科技发展和消费升级,两业融合将创造出更多新需求、形成更多新产品、衍生更多新服务,拓宽服务业增长空间,孕育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为安远服务业发展带来新契机。伴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等政策的深入落实,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对外联系更加便捷,为进一步带动安远服务业人才交流、资源集聚、平台合作、要素共享、外溢承接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安远服务业规模壮大、品质提升、体系完善创造了重大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要想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安远服务业发展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压力和挑战一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服务业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大趋势中占据主导地位,赣州各区、县都将优先发展服务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我县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不明显,市场、资本、人才、技术等领域的竞争压力加大,急需探寻合适的服务业竞合发展模式。二是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随着区域交通系统的逐步完善和提标扩能,安远县对外交通将实现质的飞跃,进一步畅通了要素双向流动的通道,同时三百山成功创建5A级景区以及国家长征公园、东江源国民教育基地等重大项目实施,未来县域服务消费需求将会出现一定阶段几何倍数增长,这与目前相对落后的服务基础设施、低效的服务供给以及相对低端的服务质量形成了突出矛盾,未来五年服务业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服务品质,将面临较大压力。三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均较低,民营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行业和部门条块分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方针和市委三大战略八大行动部署要求,纵深推进全县十四五规划重要战略部署,着力构建优、活、特、强的安远新时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社会化、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着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和品质化转变,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全面发展。积极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战略规划,因地制宜引导现代服务业向县城中心城区、制造业集中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区)、旅游景区以及特色小(城)镇等区域集聚,实现规模效益和特色发展,统筹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倍增升级、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创新驱动,高端发展。始终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主动力,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新机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VR/AR新兴技术推动服务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抢占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发展竞争新高地。

——开放提升,借势发展。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进程,增创服务领域开放发展新优势,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提供以保障性服务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培育承接部分生产性配套服务。

——产业互补,融合发展。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架构,优先发展旅游、文化、健康、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现代商贸,产业间联动协作,形成要素融合、互补互促的区域发展良好生态格局,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以新兴服务业引领全县消费升级。

——立足优势,特色发展。立足安远实际,突出地方特色,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服务业,加快推动服务业优势产业质态提升,支持后发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新突破,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集中力量破解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发展难题,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三)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立足安远实际,紧紧扭住五个示范样板的发展要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先行区,加快推进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康养产业区建设,加强与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态的交叉渗透、融合互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和推进高质量特色发展为导向,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发展。把安远打造成全省文旅强县,成功创建三百山5A级旅游景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大湾区文旅康养休闲后花园。建设生态示范县、苏区振兴脱贫示范县、中部特色产业富强县、南方康养旅游优强县,围绕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安远样板的总规划,着力构筑“1+4+N”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做优做强旅游业,布局发展文化、健康、电商、物流产业,孵化拓展信息、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领域,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2. 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服务业总量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8%以上,2025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突破72.8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2%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全域旅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产业等核心产业总体规模和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新兴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以农业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蓬勃发展。服务业在税收贡献、就业贡献等方面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空间布局明显优化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县城中心城区的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县域南片生态旅游区与北片乡村休闲游憩旅游区业态更加丰富,建成并提升一批乡村旅游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城)镇等现代服务业聚集点(平台),一核引领、两区协同、多点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常态,现代服务业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

——融合发展更加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现代服务业与农业深入融合,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加速构建。

安远县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单位

2020

基值

2025

目标值

十四五年均增长(%

属性

增加值

亿元

47.59

72.80

8.87

预期性

增加值占GDP比重

%

51.66

52.00

基本持平

预期性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

43.5

50

1.3个百分点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2.29

62

8左右

预期性

电子商务交易额

亿元

25

50

14.9左右

预期性

旅游总收入

亿元

37.3

60

10左右

预期性

旅游总人次

万人次

491.5

791.57

10左右

预期性

三次产业中物流业占比

%

25

/

预期性

注:/为无此项或不需统计。

三、空间布局

立足安远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衔接上位规划分工,以满足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强资源整合,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建一核引领、两区协同、多点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形态。

(一)一核引领

核即安远县中心城区和产城新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人口集中、业态丰富、设施完善等优势,突出特色,提升服务水平。不断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积极引导商贸集聚,引进新零售等新业态;改善城区环境品质,建设完善慢行系统;聚焦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培育壮大金融服务、法律咨询、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为核心内容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电商产业园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增强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地位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县域的公共服务中心、商贸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电商产业中心,物流中心。

(二)两区协同

两区即南部片区(突出生态健康主题)和北部片区(突出红色主题)。充分发挥全县红色、绿色、古色资源优势,依托三百山、九龙山、东生围、朱德天心整军纪念园等景区,以旅游业提质扩能为主线,协调推进现代农业、大健康产业、文体教育产业发展,加大古村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修复力度,完善交通、接待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红、绿、古三色融合、路线经典、业态丰富、产品多样的全域旅游总体格局,着力将安远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康养休闲后花园。

(三)多点支撑

依托乡镇、集镇统筹布局满足村镇居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的康养、教育、文体、商贸、公共服务等各类服务要素,构建乡村社区生活圈核心。支持孔田、版石、天心、龙布等人口规模较大的乡(镇)可根据实际提升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服务的品质。

四、重点任务

(一)以三百山为龙头,做强做大旅游业

以增强休闲度假功能为导向,充分挖掘安远旅游资源优势,丰富旅游产品,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推动安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将安远建设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

1.积极推动景区提质创优

狠抓景区建设,做精做优一批高品质景区,积极推进现有景区的升级,大力推进新景区的开发建设,加快开展A级景区创建。全力推动三百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对照5A标准,完善软硬件设施,提升景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突出三百山在县域旅游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加强引资的力度,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朱德天心整军旅游区、九龙山生态景区等新景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景区参与国家4A级景区申报。发挥旅游标准的引领作用,推动旅游景区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牌、休闲场所等游览系统,在旅游高峰期实行弹性供给;标准化讲解人员的讲解词和服务;完善景区智能服务;加强景区安全防范,规范管理运营,提升周边餐饮、住宿、充电桩等配套服务。支持高级别景区常态化文娱节目的策划和非遗的展示。

2. 着力塑造精品旅游线路

以生态和文化为主题,依托三百山、朱德天心整军旅游区、县城打造生态康养度假、文化研学休闲、城市周边休闲游线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以三百山为核心,串联周边的东风湖、东生围、温泉度假旅游区等景区景点,打造县城-东风湖-三百山-温泉度假区-东生围-县城环形闭环生态康养度假游线,打造高品质两天半旅游圈。以朱德天心整军旅游区为引领,加快建设配套服务设施,串联附近的筼筜村、永清岩、燕子岩等景点,打造永清岩-燕子岩-朱德天心整军-筼筜村文化研学休闲游线。以县城为龙头串联周边的龙泉湖森林公园、官溪旅游新村、九龙山景区、永镇廊桥打造县城-龙泉湖森林公园-官溪旅游新村-永镇廊桥-九龙山景区城市周边休闲游线。以三条精品游线为主脉,灵活串联各景区(点),推出点单式自由组合服务,提升旅游线路市场化水平。主动融入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国家长征公园、国家森林步道等建设,与周边县区形成发展合力,推动全县主要的景区景点纳入到国家和省级经典旅游线路。

3. 大力丰富旅游新业态

生态康养旅游,发挥富硒温泉、森林康养等生态资源优势,将三百山建设成为要素齐全、链条完备、服务完善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山地越野、户外穿越、水上运动、露营等运动产品,打造户外运动基地。做红色旅游,积极引进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项目,深挖红色故事,为红色旅游发展赋能,以天心整军、尊三围之役等为核心丰富一批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建设红色学习教育基地。做城市旅游,积极拓展和丰富县城旅游业态,全面提升县域旅游公共服务、产品体系和要素配套;依托西街坝民俗古街、休闲广场、公园、商圈等发展夜间经济,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做乡村旅游,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农村旅游资源的利用,提升乡村环境品质,引导涉农企业从事乡村旅游,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依托地方特色建设主题精品民宿,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做新业态旅游,加强VR/AR5G等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提升旅游产品的沉浸式体验感;大力发展在线旅游,推动线上线下旅游同体验、同效益;大力发展自驾车、房车游;大力发展研学游,打造深港饮水思源国民教育基地,赣粤和大湾区研学基地。

4. 全力补齐旅游短板

加强旅游公路建设,完善旅游公路网;优化旅游公交专线,力争线路覆盖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完善旅游租车服务;加强道路旅游标识体系建设。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推动景区设置游客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推动星级酒店建设,鼓励中小型旅游酒店发展,大力开发精品民宿。依托安远客家小吃之乡品牌,支持新菜品、小吃研发推广,打造富有安远特色的餐饮体系。推进娱乐设施建设,依托安远赣南采茶戏发源地楹联之乡的优势,加快创作一批体现地方文化、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艺节目,增强旅游项目的娱乐互动性。加强安远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培育安远品牌旅游商品;加强旅游购物场所建设,建设综合性的旅游购物休闲中心、旅游购物休闲街。加强与赣州智慧旅游平台的衔接,大力推进智慧景区建设,优先在重要景区布局5G网络,实现一部手机游安远。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建立旅游投诉受理平台,推动行业自律,营造放心的旅游秩序。

5. 深入实施产业融合发展

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化资源宜游化建设,对旅游设施进行文化性改造;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支持景区、酒店、主体公园等建设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文化场馆成为旅游目的地。推动产旅融合,支持工业、农业、林业、医疗、体育等领域企业进入旅游业,整合各领域资源发展新兴旅游业态。

6. 强化全媒体品牌营销

制定品牌提升计划,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特色鲜明的文旅形象IP,构建全县品牌、景区品牌、产品品牌等互为支持的品牌体系。整合全县资源,全面加强与客源市场渠道商的合作,积极开展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活动,深耕粤港澳及周边客源市场;加强区域协作,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加强新媒体营销,落实五个一(一支营销队伍、一个微信公众号、一个抖音号、一个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一批网红宣传员)。

专栏1 旅游产业提升重点工程

1.打造赣州第一名山

落实三百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创5A提升规划,大力保护生态资源,提升通景旅游交通质量,优化景区旅游线路,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提升三百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品质。举全县之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努力把三百山打造成赣州第一名山

2.丰富两天半生态旅游圈业态

以三百山为核心,将境内景点景区串珠成链,倾力打造县城东风湖三百山温泉度假区东生围县城旅游圈。以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支持龙布镇迳背村、牛犬山林场、版石镇岭东村等入选省级乡村森林公园。

3.加快全域旅游升级

推进自然景区与县城、乡村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将安远全县作为整体景区进行统一谋划。继续在县城区域推进老城区改造与一江两岸景观改造有机融合,推进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提升A级乡村旅游点的质量和数量。整合三百山镇虎岗村和东江源温泉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围绕一村一品打造三百山、版石、车头等一批特色小镇

4.实施旅游保障提升工程

破解交通瓶颈,构建立体式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县城到景点主要交通干道、景点内部道路枢纽。支持梅屋综合体酒店、安远县星级宾馆等一批星级酒店、精品酒店建设,完善三百山智慧停车场、旅游公交、美食商业街、主题游乐场、商业综合体等旅游接待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推进民宿标准化建设,制定安远县民宿管理办法,开展精品民宿评选活动,提倡一定规模以上民宿经营主体实现连锁经营,支持乡(镇)引入知名酒店管理企业整体规划辖区内民宿资源。

(二)集成创新安远元素,做精做优文化产业

将文化产业布局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正确理解文化强县、文化强市乃至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挖掘安远文化元素,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公民道德要求,加快促进以苏区精神、客家文化等为特色的安远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不断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消费保障。

1. 优化两核多点产业格局

利用好安远现有文化资源,充分发掘文化创意产业潜力,形成以客家特色牌、红色文化牌为两大核心的两核多点的文化产业格局。塑造客家文化安远品牌,推介方言简说、民情风俗、民谣谚语、戏曲灯彩、传说故事、山歌情歌、楹联诗词等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资源,挖掘风景名胜、风味小吃等产品背后的文化底蕴。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整合相关龙头骨干企业组团出县、出省发展。深入挖掘和包装安远红色资源,利用好中国楹联之乡、赣南采茶戏发源地优势,将红色文化与党史学习教育、文艺演出、旅游观光、对联写诵等有机整合,积极参与革命历史宣传教育、红色记忆传承、地方文艺汇演等活动。围绕历史传说、美丽乡村、农家书屋、苏区溯源、秀美山水、健康养生等多种核心要素,持续推进东江源文化景区、东生围围屋群旅游区建设,完善四馆一中心、数字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等县标志性文化工程服务功能,推广采茶戏等文艺惠民活动和文化精品创作成果。

2.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优势,做强传统优势文化行业。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着力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重点做精东江源文化、做大创意设计产业、做强采茶戏文化产业,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坚持安远特色,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康养、电子商务等行业融合,推动文旅、创意设计、健康产品等行业快速发展。推动特色文化行业,在工艺品生产、文化风情、客家生活体验、数字安远等领域做文章,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综合性企业,利用好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民俗文化等独特资源。打造安远现代文化产业生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3. 搭建利用文化产业平台

对接赣州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安远文化双创服务平台,通过文创空间、优质文创企业培育、四馆一中心提质改造,激发文化企业和从业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文化产业专家顾问团队,推动将安远文化产业研究列入省市级文化艺术规划研究重点。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挥信息传播功能,增强传播力和公信力。积极组团参加北京文博会、深圳文博会、中部文博会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推介活动,广泛宣传安远文化产业资源、政策、项目、产品。积极参加江西省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省级平台推介,积累安远文化创意产业数据,为相关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数据信息参考。对接粤港澳文化湾区,通过江西文化云、文旅云等信息载体,深耕安远文化生态。

4. 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开展安远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深入推进东江源文化、楹联文化、采茶戏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具有区域特色历史文化的研究。加大对历史遗址、文化保护建筑等的修缮保护力度,拓展其利用内涵和外延,提升保护利用水平,积极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强化对农村民居的普查,抢救保护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的老屋;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推动县级非遗研究中心的建设;加大非遗传习所建设力度,推动非遗进基层活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完善完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名录保护体系。积极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和民俗文化活动,多渠道传承弘扬创新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积极参与客家围屋的世界文化遗产申请。

5.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通过全面构建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完善县、乡(镇)、村(社区)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县级标志性文化工程,提质增效基层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扎实推进群众文化活动村(社区)全覆盖,开展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服务,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实现所有乡(镇)、村(社区)建成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礼堂,工业园区建有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基本形成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探索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投资建设、提升改造、运营管理。高品质供给文化基层产品服务,组织举办优秀群文作品基层巡演、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活动。

6. 推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以体育精神为核心,倡导全民健身,培育体育产业,推动体育健身事业可持续发展。把全民健身纳入长远规划,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和竞技项目培育。全县主要体育场馆施行对外开放管理办法,室外体育场、篮球场、健身步道对外免费开放,室内体育馆、综合训练馆、全民健身中心及游泳馆低对外收费开放。做好群众体育工作,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体育人才培养,努力做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相互承接。积极承接承办区域性体育赛事,争取篮球、足球、武术、汽车越野等运动赛事部分项目在安远进行,做活体育旅游和赛事(会展)经济。

专栏2 文化产业提升重点工程

1.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契机,加快建成朱德天心整军纪念园、天心整军干部学院,建立长征红色教育基地;全面实施红军村群落文物保护和环境修复,推进村级红色故事馆建设;修葺烈士陵园、尊三围革命遗址和三百山仰天湖红军兵工厂遗址,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策划忆党史 追溯红色记忆公益宣传活动。保护红军村、红军路,加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影响力。

2.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传承

重点打造县文化产业博览园、客家小吃文化产业孵化基地等2个文化产业平台,把采茶戏、茶篮灯、楹联诗词整合到客家文化特色民宿、特色文化乡村建设中。推动茶篮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长沙乡筼筜等传统村落保护工程。

3.推进文化旅游跨界融合

利用脐橙节、美食文化节、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会节活动,展示推介安远文化旅游资源,在打响农副产品品牌的同时,增强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推动文旅市场繁荣。

4.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

新建、改扩建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市民中心及采茶戏艺术中心(影剧院),提质改造城区街心公园、城北小游园、无为塔公园等5个主题文化公园或文化广场,完善社区文化驿站等设施,完善乡村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

5.承办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把三百山马拉松赛事打造为宣传安远、塑造东江源·三百山旅游品牌的重要渠道,支持三百山马拉松高质量定期举办。顺利举办赣州市青少年摔跤竞标赛。

(三)充分释放生态优势,做强做大健康产业

把安远的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以健康服务为主线,把生态优势、绿色优势转换成项目、产业优势,奋力打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提升全县健康生活水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1. 加快健康服务业态培育

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促进安远优势健康资源整合优化,积极培育以生态健康旅游、健康休闲农业、特色医疗服务、养生养老服务为代表的健康行业优势业态,形成集群效应、品牌效应。以旅游、文化、养生、商贸、物流融合发展为基础,初步形成以健康服务为核心,药材种植加工、医药物流、养生养老、健康管理共同发展的格局。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共建医联体、线上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切实引入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重点发展健康服务业,构建安远养生养老基地群落,以生态健康旅游和医药物流为纽带辐射周边,将休闲农业观光基地、生态种植园、秀美乡村和特色小镇串联起来,赋予三百山、东生围、东江源、九曲溪等主要景区、景点以健康元素。

2. 做好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

做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中医药元素比重,根据当地疾病谱,加强中医药防治常见病、慢性病的资源投入,做好新人民医院、中西结合医院、疾控中心、第三人民医院、三百山镇、双芫乡、车头镇、天心镇卫生院等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做好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重要性。做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力支持医护人员学习传统医学治疗技术,积极引进名老中医药专家设立工作室和学术研究室,鼓励其到基层提供服务。强化科技对公共卫生服务支撑作用,与省市主要医院、中医院以及省内外知名专家建立沟通和合作共建机制,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基本实现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

3. 完善健康服务配套产业

重点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绿色有机产品种养殖,与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技术改良、精深加工、食品制造、商贸物流深度融合,打造良好的局部健康服务行业生态系统。围绕脐橙、猕猴桃、紫山药、百香果等农副产品健康功效做文章,强化对绿色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扶持,提升对周边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食品供应保障能力。加快发展以林药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深入推进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合作社和农户参与林药种植产业发展。加强与樟树等知名药都合作,充分利用全县森林资源,培育规模化种植中药材。优先扶持集研发、生产、深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规模化农业企业或生产合作社,发展种养加贸易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链。扶持若干健康管理企业在安远发展,形成公立卫生服务机构体系有效的市场化补充。形成全县健康服务配套产业的统一标识。按安远历史、文化、旅游特点和健康服务产业的标准、工艺、造型、色彩等,将主要行业的标识物统一化、规范化,以此为导向,塑造安远健康服务行业的整体形象,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辨别和形象传递等功能。

4. 打造养生养老服务基地

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景区、医院、社区建设养生、养老服务基地,重点打造温泉养生、山林型高端疗养院、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等项目,完善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协同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吸引安远及周边各年龄层次的客源在安远生活。基本实现全县养生养老服务基地的空间景观风格统一,既实现各服务基地有其特殊的健康符号,又在空间内形成相对统一的表现形式,在整体服务市场上呈现无边界的渗透融合特点。在诸如建筑物、道路、桥梁、景观树、绿化带、水域、山林等空间结构景观中嵌入养生、养老的健康符号。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亚健康人群的健康养生需求,建设一批中医药、森林氧吧、温泉度假康养区。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养老需求,优先发展一批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健康产业园和旅游养老基地。

专栏3 健康服务业提升重点工程

1.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推动安远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及早完工、发挥效益,保障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安远应急体系,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硬件水平。

2.塑造安远康养品牌形象

建成三百山康养中心、唐屋温泉康养小镇,打造以富硒温泉疗养为核心,多种养生形式为补充的安远康养模式,初步树立全国著名康养重要目的地品牌形象。

3.推进老龄化应对措施落地

加快县健康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欣山中心敬老院、中心镇老年公寓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符合安远实际的医养结合、社会养老、社区养老示范点建设。尽快开展老龄社会、银发经济研究和安远应对模式探索。

4.改善户外健身运动条件

建成三百山风景区户外运动服务设施、三百山镇咀下户外运动营地、三百山浪驰户外越野公园、三百山东江源生态漂流等户外运动主体项目。围绕新时代重走长征路主题,推进长征步道建设,全面整治步道沿线自然景观,配套智慧视频监控系统。

(四)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做优做大农村电商

以打造全国农村电商发展示范样板为目标,大力提升电商规模,扩大电商应用面,提高电商平台能级,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到202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年突破50亿元,带动创业就业超过1万人。

1. 健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双创电商产业园等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电电商孵化、运营等服务配套和功能。加快布局5G基站、大数据中心、电商快递物流园等新基建建设,健全有利打造功能齐全、安全稳定、集约高效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高标准建设双创电商产业园。建设集电商总部基地、5G直播电商大楼、电商实训基地、网红孵化中心、中转仓储、质量追溯中心、大数据中心、电商标准化产品加工中心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双创电商产业园,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电商创业就业综合体,形成产业集聚。

加快补齐电商软硬件短板。加快推进电商快递物流园、5G基站、电商快递站点及农业产地仓等农产品电商配套设施建设,补齐电商发展硬件短板,推进电商与物流、产业协同发展,扶持脐橙、有机农产品等行业性和区域性大宗商品电商交易中心建设。

2. 打造电子商务创新载体

擦亮安远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数字乡村示范县金字招牌,以政策先行、平台先行、主体先行,引领带动安远电商深度发展。

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脐橙、富硒农产品、客家美食、特色工业制品等电商产业,着力引进阿里巴巴、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子商务平台在安远设点,全力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及淘宝、抖音等直播基地,形成行业集群发展。

培育重量级电商龙头企业。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聚焦网上零售企业、批发企业、网络化服务企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和平台型电子商务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市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壮大电子商务骨干企业队伍,加快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步伐,扩大电子商务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3.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打通产供销通路。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化、订单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整合农特产品供应链体系,大力推广农产品订单生产、互联网众筹、生产基地社区直配线上引流实体消费、益农信息社、网络直播、网红带货、微店等B2CO2OB2C+O2O模式农产品新型流通模式,全力支撑农副产品上行,推动农村电商产业化发展。

培育两富一有农业品牌。提升产品辨识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富硒富锌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以富有本地特色的自主品牌为基础,精心打造1-2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推动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体系。

宣传推介线上线下全覆盖。做到全网营销,鼓励企业入驻淘宝、京东、一号店、苏宁易购、网易严选等优质平台,创建网红级电商产品,参与赣品网上行”“双品网购节”“村播计划等活动。积极开展线下市场推介,全面推进农批、农超、农餐对接,引进农产品批发企业在安远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产地集配中心和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

4. 鼓励电商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依托赣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引导和帮助实体贸易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业务,支持各类经营主体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融入境外销售渠道,拓展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入驻敦煌网、阿里巴巴国际、AmazoneBayWish、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积极争取特色产品进入环球易购、兰亭集势的自营产品目录,鼓励企业参加中国(义乌)跨境电商产业带博览会、广州国际跨境电商博览会,讲好安远的富硒农产品、客家文创等跨境电商故事。

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培育一批直播电商基地,吸引和集聚国内优质直播电商平台、直播机构、MCN机构、直播电商经纪公司、直播电商服务机构、头部网红入驻,形成行业集群效应,打造直播网红打卡基地。推动直播电商在商贸领域应用。推动直播电商赋能专业批发市场、扶贫领域、夜经济。培养一批网红老板娘,邀请国内著名头部网红直播名特优新农产品,在口碑平台组织网红探店”“商户吃播等夜消费商圈直播活动。鼓励直播电商促进传统商贸领域转型升级。推动直播基地进驻大型商场,举办商圈电商直播节,培育一批网红品牌,推动我县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探索多元化直播电商应用场景。

大力发展社交电商。支持线上多样化社交电商有序发展,大力推动以安远智运商城、智运云店、智运骑士、智运闪送等一系列数字平台及社区团购等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发展,通过业态模式和产品服务的不断创新,实现裂变发展。

5. 构建电商人才支撑体系

开展公益普及性培训。打造电商人才实训基地,持续实施电商培训进乡(镇)行动、万名电商培养计划,开设直播带货云课堂,支持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园区、企业、行业协会等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训,对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具备一定规模、取得一定效果的机构,给予适当项目补助。

大力引进电商人才。大力引进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高精尖人才,重点吸引安远籍电商人才返乡投资创业,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机制,在安家落户、医疗保障等方面为电子商务高端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专栏4 电子商务提升重点工程

1. 推动电商与上游产业融合发展

畅通农产品和工业品下行上行通道,以电商配送渠道保障县、乡、镇等各级重要产业节点互联互通。整合优化乡村电商快递服务站点,促进电商与绿色蔬菜、生态果业、富硒农产品主要产区深度对接融合。

2. 巩固农村电商扶贫工作成效

继续优化推广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电商扶贫合作社电商扶贫基地农户五位一体的电商扶贫模式,支持电商企业参与合作社组建,引导帮助贫困户参与电商产业链环节。以电商扶贫站点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卖点,继续在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电商扶贫产销对接活动。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

3. 实现5G网络与电商服务有机结合

推动完善电商扶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在电商产业园区打造5G网络直播基地,建设美妆、美食、农产品等直播间。围绕消费扶贫工作培育电商人才,在行政村重点培育一批村红村播,培养直播电商乡村带头人。适时举办村红计划”5G直播培训,围绕抖音、淘宝等开展网络直播、短视频制作培训。

(五)用活对口帮扶政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以打造赣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先行区为目标,以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为抓手,推动现代物流提质增效。

1. 构建高效商贸流通网络体系

打造多向畅通的综合运输通道。强化陆路通道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瑞梅铁路开工建设,与有关地区形成合力积极推动赣龙厦新通道纳入国家规划并启动项目前期研究,构建连通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通道。加快构建城际运输通道,推动赣州至安远高速公路尽快建成。打造安远县城半小时通勤圈,加快推进县道三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建制村通双车道等县乡道改造、危桥改造和村道安防工程,加快农村交通提质升级。实现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度假区有双车道公路连接。推动乡(镇)客运站、交通站、物流站三站合一成为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

整合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安远中国柑橘产业物流园、高速出口物流运输仓储中心,仓储物流园、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综合物流中心,创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作业区,做大农特产品集散中心等公共配送中心,整合优化社区、乡村电商服务站点,深入开展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健全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构建以综合物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市配送网络和以县、乡、村为节点的农村配送网络。

提高商贸流通效率。持续提升流通信息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完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一体化发展。推动商品交易市场、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合作、第三方物流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拓展农产品上行物流通道,提高城乡间货物的流通效率。提升商贸物流园区、仓储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站点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开展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大力推广标准托盘、周转箱(筐)、冷链物流、物流园区等地方标准。

2. 培育壮大链主型物流企业

营造物流发展良好环境。积极鼓励现有大型工业、农副生产业、农业合作社、商贸服务业等启动物流业务剥离,利用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形成计划-生产-销售配送-回收供应链闭环,帮助生产企业降低时间成本、管理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

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传统仓储、运输、货代、快递等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向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方向转型发展。推动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信息化改造、标准化建设,加快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大对本土物流企业支持力度,鼓励其扩大经营和新建基础设施项目。

大力引进龙头物流企业。聚焦三通一达等国内物流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区域性配送中心和运营机构,新增A级物流以上物流企业2家,力争4A级物流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3. 加快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建设安远交通综合服务站。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县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加快建设安全、便捷、完善的农村站场基础设施,将16个乡(镇)客运站打造成为乡(镇)标志性建筑。到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站点实现全面覆盖,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优化并有效衔接,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有效支撑我县乡村振兴发展。

加快发展农村物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等工程,整合现有流通网络资源,发展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大型连锁企业和物流企业完善农村服务网点,发挥电商物流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构建中的支撑作用。支持建立具备运营服务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商品中转集散中心)功能的县域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发展与电子交易、网上购物、在线支付协同发展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

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支持冷链物流企业运用现代技术优化流程,推广应用电子化运单、温湿度记录系统、物联网等技术,确保加工制作、储藏、运输、配送、销售各个环节始终处于温控状态,实现运营透明化、流程可视化、查询便利化,降低损耗率。支持冷链储藏配送中心、冷链周转库和田间地头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经营鲜活农产品、食品、药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创新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有效降低冷链成本。选择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等试点推行绿色ETC”

加快发展社区电商物流。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工程,新建或改造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社区电商物流便民基础设施,发展网购自提点,推广智能终端自提设备,提升城市社区智能快件箱覆盖率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模式。支持连锁零售企业、快递企业、末端配送企业、生活服务类企业共同打造便民利民的社区电商物流服务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末端配送难题。

4. 深入挖潜物流周边产业

提高全县物流体系应急能力。结合瑞梅铁路、赣龙厦新通道、赣州至安远高速公路、通用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橙中城项目等重大物流园建设,同步推进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形成保障有力、集约高效、平战结合的安远县应急物流体系,同时保持与省市应急物流体系相结合,着力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重要物资保供能力。

大力推行物流包装物标准化。加强物流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协同区域内重点龙头企业推行物流包装物绿色转型,支持社区物流配送终端设施,配套建设物流包装物回收设施。结合赣州市垃圾分类工作要求,探索建立物流包装物回收的绿色信用制度,加强对物流企业、商贸企业使用标准化包装物的监管,加强舆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回收意识。

加强地区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引导提倡辖区内物流企业及相关企业依法依规组建物流行业自律组织,积极参与赣南、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的物流行业联盟,引进推广物流行业新标准、新技术,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

专栏5 现代物流提升重点工程

1.完善县域物流动脉

推进安远县智能配送网络建设项目、加快安远县仓储物流园项目、版石仓储物流园项目、安远中国柑橘产业物流园项目、安远县电商快递物流产业园项目落地,构建辐射周边的物流配送体系。实施大湾区菜篮子流通枢纽项目,建立产品便利流通体系,保障农副产品稳定供应粤港澳大湾区。

2.创新发展城乡智慧物流

探索建立智慧园区智运快线数字平台三位一体城乡智慧物流发展新模式,打造资源共享、服务同网、信息互通、便利高效的城乡物流发展格局。完善电商产业园建设,建设集电商快递物流园、智能分拣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大数据中心、5G直播大厦、数字产业园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县级智慧物流总仓。以鹤子镇智运快线村村通工程为示范,在适合的乡村推进智能化配送。整合智运商城、智运云店等一系列数字平台,构建数字平台生态链,依托交通运输部、交科院,设立农村智慧物流(科技)工作站,引进无人机、无人车等智慧配送方式,占领农村智慧物流制高点。

(六)聚焦生活品质提升,促进商贸转型升级

以打造现代流通示范县为目标,持续优化商贸消费市场环境,以数字化、平台化、品牌化发展为引领,推动现代商贸量质齐升。

1.强化一主、两副、多点商贸功能区格局

优化商贸功能布局。结合安远城市发展格局,在城区内形成一主、两副、多点的商贸功能区布局,即县城中心城区商业主中心,南片生态旅游商业功能区、北部乡村旅游商业功能区两个商业副中心,以西街坝特色街、中央大街、沿河两岸商业街等为重点,推进延伸中心镇商贸中心建设,打造多个集农副土特产品和特色农副产品的加工、交易、采购于一体的商贸消费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的商贸网络。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购物中心、商业广场、城市步行街、城市夜市、星级酒店等城市重点商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客厅、邻里中心、客家风情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安远特色产品、客家美食、楹联文化等区域特色商业街区。结合10分钟生活圈、15分钟生活圈建设,完善各居住区的菜市场、家政服务、超市、便利店等配套商业服务设施。

2.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

推进商贸流通数字化转型。推进商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数字市场(农贸市场)、智慧商圈(街区、步行街)、智慧零售(门店)等数字生活服务体系等建设。新建改造一批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商圈街区、百货商场、连锁超市、餐饮酒店、社区商业和乡村网点,推进新兴市场、商圈、商业网点向新业态升级。大力发展新批发、新零售,探索商旅结合”“商娱结合

推动传统商贸集约化发展。鼓励企业发展社区便利店、超市、理发店、餐饮店等直营连锁。支持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标准化改造,实行超市化、连锁化经营,为传统夫妻店提供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一站式服务。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打造集约式发展生态圈。

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应用创新,拓展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档案应用范围,提升无接触服务、云展会等新兴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水平。鼓励平台企业推出面向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普惠性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多元服务广泛参与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联合推进机制。

3.大力繁荣夜间经济

打造特色夜间商圈完善夜间消费场景,提升业态水平,做强夜间经济。建设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重点将城市会客厅、三百山旅游综合体、西街坝特色街等打造成为地标性夜生活商圈,发布《安远夜生活地图》。

丰富夜生活业态。做强夜游三百山”“夜赏采茶戏”“夜品客家味”“夜购富硒货夜经济业态。策划一批相声、话语、歌曲、电影、音乐、读书、体育等主题鲜明的文化休闲活动。积极引入新品牌新业态,重点推动引入知名的相声、话剧等表演艺术明星业态。创新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网红直播模式,打造集食、游、购、娱、体、展、演于一体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

完善夜经济保障措施。完善夜间城市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建立夜间经济监督机制。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组织一批商场、餐饮等企业延长经营时间,配套开展小型歌舞、时尚展览、夜间市集以及团购、满减、打折等夜间消费体验活动,提升夜间购物时尚度和便利度。

4.做强客家小吃经济

筑牢中国客家小吃之乡发展基础。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连锁经营的餐饮企业,打造一批生态水产、富硒蔬菜、禽蛋肉类等优质食材基地,培养一批客家小吃烹饪、营销人才。鼓励引导安远小吃传统手艺传承人开办或入驻食品企业,促进安远小吃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打响安远小吃品牌。打造安远小吃名品”“名店”“名街”“名村”“名节”“名镇,推动客家小吃名品进酒店、进景区、进机场、进高铁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开设集客家文化、美食、美景为一体的安远三鲜粉连锁店;在旅游景区、城区商务中心等建设打造客家小吃美食街;推动餐饮与文旅深度融合,举办中国客家小吃美食文化节、米粉节、节等节庆活动。

促进客家小吃产业链联动发展。打造客家小吃博览园,重点推进食材对接、展览展示、美食品鉴、技能竞赛、文化体验、培训交流等方面,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联动发展。深入挖掘安远小吃传统工艺的研学旅游价值,形成安远小吃与生态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七)积极培育新动能,拓展新兴服务业领域

以打造创新安远为目标,加快完善技术创新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以实用好用能用为标准,提升科技、金融、信息服务效益,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着力优化科技服务

以现代农业服务为科技服务重心。定期开展绿色蔬菜、脐橙、油茶等相关农技服务下乡,构建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业专业性服务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高效适用种养模式和技术。加大苗木培育、瓜果蔬菜和经济作物良种供应相关科技投入,以脐橙全产业链为样板,提升绿色蔬菜、富硒农产品、经济作物等全产业链水平。

适度超前谋划科技服务综合平台。围绕电子信息、特色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平台建设,打造集创新研究、产业应用、人才培养功能于一体的研发平台。紧跟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与产业化示范。打造涉农政策、市场行情及先进技术供需信息服务平台

升级双创基地。加强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建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生态,提高孔田、鹤子孵化基地服务水平和高成长企业培育能力,加强与大湾区孵化基地共享资源、共同孵化、共同投资。

培育标杆型科技服务机构。在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咨询、代理服务等领域,大力引进龙头骨干企业,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咨询行业数据库、知识库建设及新型高端知识服务平台等专业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服务业、咨询服务业、代理服务业繁荣发展。

2.着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

全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有效增加绿色资金供给,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适时建立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加大对环保、旅游、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生态修复等领域的绿色投资,重点支持会寻安生态经济区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相关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

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打造地方大数据服务平台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依托商业银行、核心企业和互联网金融企业,重点与支柱产业链融合发展,定制一体化金融创新产品,提供个性化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形成数字化、专业化、智慧化、全程化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向县域、农村地区延伸,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动普惠金融改革,用足用好政策性银行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缓释体系,大力推广政策性保险和政银保合作模式。增加普惠型金融产品供给,不断提高覆盖面、增强持续性,实现互助共享和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推进信易贷”“小额信贷工作有效开展。支持金融服务三农发展,发展供销合作社金融服务,扶持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旅游康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力发展科技金融。采取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源聚合方式,设立多种形式、不同阶段(种子基金、天使轮、A轮、B轮、C轮等)、不同规模的创投基金,提供更多机会的创投金融服务,对接创新科技成果进行创投孵化,促进学--产创新链健康发展。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交流,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外溢金融资源转移,吸引金融机构后台中心、培训基地来安远落户。

3.大力发展信息服务

积极培育数字化产业。充分发挥本县电子信息优势产业基础,向现代服务业领域拓展产业链,谋划布局5G、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新兴数字技术相关的关键器件、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开发适合家庭和个人消费的数字音视频、数字多媒体产品,发展交互性多媒体内容服务业,壮大网络文化产业。

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围绕本县特色产业,推进区块链城市治理”“区块链产业发展”“区块链政务服务,加快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圈,形成电子信息、脐橙、纺织服装产业链及旅游、医疗健康区块链等产业示范。推广自动识别和采集跟踪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支持安远支柱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的信息系统集成、网络技术服务、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等业务,规范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市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成功申报建立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

推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设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支持在支柱产业中创建国家级和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打造5G+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引导标识解析在矿产、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物流等领域的应用。

4.着力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推动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提升。橙中城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整合资源,建立农产品综合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引进权威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建立公开透明的质量监督机制,推动创建升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推动建设生态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围绕服务于全县生态旅游产业,加快核定全县生态产品清单,建立生态产品数据库,探明全县生态固碳能力,为碳交易打下良好基础。加强对富硒温泉、富硒土壤和富硒农产品的检测能力和认定标准建设,不断充实安远生态品牌内涵,探索突破生态价值转换有效路劲。

培育现代工业品检验检测能力。围绕电子信息首位产业,积极培育、引入相关生产环节、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检测服务机构,加强对新材料、新产品的扶植力度,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小巨人

五、重大行动

(一)消费扩容提质行动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优化供给,努力建成赣南重要消费目的地。推动实物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方向优化升级,提升新能源汽车、绿色住宅、通信器材、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聚焦服务消费重点方向,着力推进贴近服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医疗、养老、教育、旅游等服务领域发展。实施新型消费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品牌经济和夜间经济等,积极培育在线诊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培训等新兴消费发展,支持消费新业态规范有序发展。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建立常态化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评估和消费后评价机制。

(二)服务标准提升行动

深入落实《江西省标准化条例》,发挥标准化+”效应,加快标准化在服务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着力构建高层次、广覆盖、强约束的质量标准。选择部分服务业领域探索开展服务标准准入制度试点。积极申请国家、省级、市级标准化试点。建立健全企业领跑者制度,推动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全面实施。

(三)服务品牌创建行动

充分发挥品牌对服务业转型升级引领作用,鼓励开展服务品牌培育和塑造工作,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服务品牌。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优质自主品牌。支持老字号品牌加强与文化创意等现代元素结合,大力开发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老字号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服务品牌培育、评价、运营及管理体系,引导服务业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支持服务业企业参与中国品牌日等系列宣传活动,持续提升安远品牌对外知名度。加强服务品牌保护力度,依法依规查处侵权假冒服务品牌行为。

(四)企业梯次培育行动

加强服务业企业引育力度,推动形成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发展格局。推动优势龙头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经营,发展一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龙头企业,成为带动全县服务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力量。以促进两业融合为牵引,重点围绕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活跃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加强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增强专业化服务供给能力。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一批在细分行业内占据优势的优质企业。完善服务业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立中小企业培育库,支持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

(五)融合发展推进行动

鼓励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催生新产业、创造新需求,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引导鼓励制造业企业在生产上下游环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拓展研发设计、供应链协调、系统解决方案、检验检测等增值服务业,培育服务衍生制造、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向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转型,支持有条件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发展面向大宗农产品及特色农业的专业化服务,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创客空间、休闲农业等融合模式,促进服务业与农业融合。顺应消费升级,促进设计、物流、旅游、养老等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拓展增值空间。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和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推进机制,突出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顶层设计,引导实施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落实。完善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制度,细化分解项目推进、平台建设、政策落实、指标进度、要素保障的动态管理和考核制度,适当增加现代服务业推进发展工作在部门年度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充分发挥服务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各层面在技术创新、交流推广、沟通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后劲。

(二)加大政策扶持

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安远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行动方案,支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型服务业发展,推进文化旅游、传统商贸、房地产、金融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的相关政策,实现安远服务业子行业协调推进。研究出台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协调,扩大政策惠及面,有效激发全社会参与服务业发展的热情。建立健全县领导联系重点服务业企业和项目制度,辅导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荐优势项目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三)加强要素保障

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调控机制,合理确定用地供给,加大对服务业用地的供给,保障服务业用地需求。逐步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用地比例,优先保证符合规划的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依法支持利用工业、仓储等用房用地兴办符合规划的服务业。持续加强东江源生态保护,保障水环境安全。推进中心城区退二进三,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积极争取服务业重点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争取省市两级用地指标。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安远产业导向的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进一步扩大以优惠利率对科技型服务业企业的贷款规模。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合作,支持其在安远建设服务业的实训基地,发挥安远县中等专业学校实习实训职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完善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流动和奖励机制,营造引才育才良好氛围。

(四)强化招商推介

建立健全服务业招商推介项目库和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利用各类展会等平台,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充分利用安远大企业、大项目的品牌效应,想方设法引进国内外规模大、实力雄厚、品牌知名度高、开发运营经验丰富的物流企业、旅游开发集团、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等到安远落户。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已入驻企业等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灵活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加强对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招商引资,吸引国际优势服务业企业和知名品牌投资,促进与本地企业竞争合作。提升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加强对重点领域的跟踪研究,及时向招商单位发布招商指引,提高招商成功率。

(五)加强统计监测

完善服务业行业统计标准和行业监测,建立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行业统计制度。完善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构建适应服务业快速发展、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状况的统计体系。完善服务业各领域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加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测、预测分析,监测服务业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健全服务业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加快推进服务业平台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创建)督查、考核制度,创新工作举措,提升发展质量。

附件:2020-2025年重点项目列表


附件

2020-2025年重点项目列表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亿元)

建设时间

责任单位

1

旅游

安远县三百山三寮背赣巨人旅游区建设项目

新建三百山三寮背赣巨人旅游区

20

2021-2024

旅发集团

2

旅游

安远县乡村休闲旅游建设项目

建设乡村旅游区景观大门及游客中心、旅游公路、专用游步道、旅游公厕、果园品种改造、景观小品建设以及环境绿化、消防设施建设等

3.5

2021-2025

旅发集团

3

旅游

安远县井安山桃花源度假村开发建设项目

建设迎客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创意民宿度假体验区、桃花源休闲观光区、果业采摘体验园区、农耕休闲体验区等

1.5

2022-2023

旅发集团

4

旅游

安远县三百山旅游综合体项目

建设三百山国际酒店、休闲广场、超大型生态停车场、商业街、舞台广场等

2.5

2020-2021

旅发集团

5

旅游

安远县东生围景区提升项目

建筑面积24600平方米,建设动力与无动力儿童乐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尊三围遗址重现及军事拓展体验、东生围根雕艺术及奇石博物馆等

2.9

2020-2021

旅发集团

6

旅游

安远县桃源山居项目

建筑面积113774平方米,建设度假公寓及民宿、客家广场、东江源客寨以及客家大乡坊、克山文创基地、农耕商业街、农耕体验式旅游基地、实景演出等

15

2020-2021

文广新旅局

7

旅游

安远县香江温泉度假区旅游开发项目

新建星级旅游酒店、餐厅、浴池、会议中心,新建温泉接待中心大楼及大小冲浪池

2.5

2023-2025

文广新旅局

8

旅游

安远县三百山东江源生态漂流建设项目

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生态漂流河道、观光车游线,峡谷观光休闲游览线及药王、水上游乐拓展、帐篷度假酒店、峡谷拓展区等

5.6

2022-2025

文广新旅局

9

旅游

安远三百山创5A提升完善工程项目

/

10

2020-2023

文广新旅局

10

旅游

安远县九龙山生态旅游景区项目

建设登山步道体系、主次入口和服务站点,开发山地、户外营地旅游产品,开发茶马山地骑行公园等茶田度假旅游产品

20

2021-2025

文广新旅局

11

旅游

唐屋温泉小镇

唐屋村温泉小镇用地面2800亩,主要建设项目有星级度假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现代化温泉游泳馆,室内外各式温泉泡池,其中集水疗、室外森林SPA、温泉戏水乐园、山谷养身泡池等各种药浴温泉服务。

15

2021-2024

文广新旅局

12

文化

安远县三馆合一项目

新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总面积9000平方米,包括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以及文化展示公园广场等

5

2022-2025

文广新旅局

13

文化

安远县客家风情园建设工程项目

占地面积570亩,建设民俗展示区、健康养生区、婚庆礼仪区、文化创意区、文化生态公园5个功能区等

6

2020-2022

文广新旅局

14

文化

香港青少年饮水思源研学教育基地项目

新建三百山饮水思源陈列馆、科普园、户外拓展区、大学堂、木屋民宿、游步道,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培训中心、东江源文化研究中心

2.5

2022-2025

文广新旅局

15

文化

安远县文化产业博览园建设工程项目

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建设文化名人创作基地、文化产品展示中心、非遗文化演出展示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

5

2022-2022

文广新旅局

16

文化

安远县天心整军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占地面积约400亩,建设规模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天心整军红色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

4.5

2020-2022

文广新旅局

17

文化

安远县大脑河长征体验公园项目

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设长征体验栈道、徒步道、战斗遗址、民宿建设、培训基地等

20

2022-2025

文广新旅局

18

文化

安远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朱德天心整军遗址遗迹项目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旧址修缮、风貌改善、环境整治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

0.25

2022-2023

文广新旅局

19

文化

红军村群落文物保护和环境修复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为对红军村群落固营村、迳背村、天心村遗址遗迹及文物进行维修保护,周边环境整治

0.25

2022-2023

文广新旅局

20

养老

安远县健康养老服务中心项目

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床位300张,养老房300套(间)以上

1

2022-2024

卫健委

21

养老

安远县三百山康养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养老公寓、老年活动中心、医疗康复中心、办公用房等

2.67

2020-2022

民政局

22

养老

安远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项目

建设58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20个城市社区服务站

1

2020-2022

民政局

23

养老

安远县欣山中心敬老院项目

总用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建设床位200张。主要建设综合服务楼、宿舍楼、食堂及市政配套设施

0.325

2021-2023

民政局

24

养老

安远县中心镇老年公寓项目

拟在版石、天心、孔田、龙布等4个中心镇各新建一所老年公寓,总建筑面积19500平方米:其中每所老年公寓计划投资1350万元,占地面积约25亩,建筑面积各4875平方米,建设公寓宿舍楼、服务楼、老年人活动中心、门诊、康复中心、食堂,建设床位150

0.54

2022-2024

民政局

25

卫生

安远县新人民医院建设项目

项目占地面积731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拟建门急诊楼、医院医技楼、康复楼、养老楼、国医馆、行政后勤楼、高压氧舱、垃圾站、连廊等

5.8

2021-2023

城投集团

26

卫生

安远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床位300

1

2023-2025

卫健委

27

卫生

安远县妇幼保健院(妇计中心)新建设项目

二级甲等专科医院,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床位800

5

2023-2025

卫健委

28

卫生

安远县天心镇、版石镇、车头镇等卫生院整体迁建项目

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迁建天心、双芜、车头、三百山4个卫生院

0.5

2021-2023

卫健委

29

卫生

安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大楼建设项目

新建总建筑面积6150平方米,其中P2实验用房2820平方米,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保障用房1330平方米,行政用房500平方米及设备购置等

0.2

2022-2023

卫健委

30

卫生

安远县人民医院院前急救建设项目

全套覆盖全县的院前急救软件系统,重点建设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的院前急救的硬件设备

1

2023-2025

卫健委

31

卫生

安远县医疗物资储备仓库建设项目

总新建面积2000平方米,购置储备各类医疗物资

0.2

2022-2025

卫健委

32

卫生

安远县5个乡(镇)中心卫生院传染科建设项目

/

0.3

2022-2025

卫健委

33

卫生

安远县13个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建设项目

/

0.2

2022-2025

卫健委

34

卫生

安远县急救体系建设项目

购置全套覆盖全县的院前急救软件系统,建设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的院前急救的硬件设备,新建负压病房、ICU病房,购置7辆负压救护车

1.1

2021-2025

卫健委

35

卫生

安远县第三人民医院建设项目

用地净面积约3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设置床位299张,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医院门诊楼、住院大楼及其他附属设施

0.65

2020-2022

卫健委

36

卫生

安远县中西结合医院建设项目

项目占地面积70亩,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设置床位数200张,主要建设门诊医技大楼、住院楼、康复(医养结合)楼、职工宿舍及相关配套设施

1.5

2019-2022

城投集团

37

电商

安远县双创产业园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电商总部基地、5G直播电商大楼、电商实训基地、网红孵化中心、电商人才公寓、中转仓储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

6

2021-2022

电商集团

38

电商

中国(安远)进出口水果产业园橙中城项目

建设生产加工区、配套产能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集中气调冷链区等

30

2020-2023

城投集团、果业发展服务中心

39

电商

安远县电商快递物流园项目

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建设快递分拨中心、仓储冷库、电商总部基地、5G直播基地等

8

2020-2022

电商集团

40

物流

安远县智能配送网络建设项目

县城智能网络、县级智能总仓、乡(镇)镇智能分仓和行政村的线路基站建设,智运快线系统、智能网络配送平台、智能分拣系统。

5

2020-2023

电商集团

41

物流

安远县仓储物流园项目

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建设交易信息中心、应急物资仓储区、零担物流、快递分拣中心、快递信息中心、司机之家、冷链仓储等

3

2020-2021

城投集团

42

物流

城乡农产品集配中心项目

主要建设仓储加工、冷链、冷库、出村进城集散中心等。

3

2020-2021

电商集团

43

物流

互联网第四方物流集配中心项目

建设用地40亩,建设一个第四方集配中心,并建成覆盖区域内80%乡(镇)的第四方集配网点。

1

2021-2022

供销社

44

物流

供销冷链物流园项目

建设用地140亩,主要建设建筑面积约6的冷链物流区、2.4冷库、0.5的干仓,3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区,0.5的中央厨房等。

3.5

2021-2022

供销社

45

商贸

安远县西街坝特色商业街建设项目

项目用地面积约35389,总建筑面积约45471,建设仿古特色商业街、楹联、脐橙、饮食文化、餐饮酒吧街、文化传承街及其他附属设施等

2.8

2017-2021

城投集团

46

商贸

安远县城市客厅建设项目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其中商业(商墅)约2,工程规划建设土地总共七块地块,已先期已启动1#2#4#地块

6

2018-2022

城投集团

47

商贸

安远县邻里中心建设项目

总用地面积约40亩,建筑面积约13.5,包含商业、金融、酒店、娱乐、文化、餐饮、生鲜商超等

3

2020-2022

城投集团

48

商贸

安远县星级宾馆建设项目

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

5

2021-2022

旅发集团

49

商贸

安远客家小吃文化产业孵化基地

建设旅游工艺商品加工、制作厂房,旅游食品加工制作规范化厂房,旅游食品、土特产品等加工制作生产流水线,产品展示厅及销售厅等

5

2022-2025

文广新旅局

50

商贸

安远县梅屋综合体酒店建设项目

建筑面积60250平方米

3

2020-2021

文广新旅局

51

商贸

欣山大市场改造项目

对原欣山大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

0.5

2021-2021

城投集团


安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              2022412日印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