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政策文件及规章 > 政府文件

关于印发《安远县“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的通知

访问量:


安远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安远县“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社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直属及驻县有关单位:

《安远县“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已经第十八届县政府第9次常务会、十五届县委常委会第15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安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31日

安远县“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

2022年5月

目 录

TOC \o "1-2" \h \z \u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5

(一)发展基础…………………………………………………...5

(二)发展机遇…………………………………………………...6

(三)面临挑战…………………………………………………...7

………………………………………………………7

……………………………………………………7

……………………………………………………8

……………………………………………………9

………………………………………………………..10

……………………………..10

远……………………………..10

…………………..... .. .. ..11

…………………………….12

……………………………13

……………………………14

……………………………15

……………………………17

……………………………17

……………………………19

…………………………20

…………………………20

…………………………………………………….24

…………………………………………….24

…………………………………………….24

…………………………………………….25

…………………………………………….25

…………………………………………….25

…………………………………………….25

远县“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朝着“融入湾区发展 精雕东江翡翠”发展方向,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更好服务我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赣州市“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安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县全面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食品安全形势保持稳中向好,等级事故保持零记录,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明显。“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成效有:

落实党政同责,责任机制更加完善。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印发了《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党委、政府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健全了考评机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高质量发展考评和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内容。

理顺体制机制,监管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整合了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秉持质效并重 食品产业持续发展。“十三五”末,我县获得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526家,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达16个,富硒认证农产品3个。安远脐橙产业、“安远三鲜粉”等小吃产业持续有效发展,安远县荣获“中国客家小吃之乡”荣誉称号。

提高检测能力,技术支撑更加有力。全县通过“双认证”的食品(食用农产品)质检机构2家,全县年度食品抽检量由2016年的不足1.6批次/千人,大幅提升到2020年的4.0批次/千人以上,2020年食品年检验量达到1649批次。

强化示范引领,行业水平显著提升。实施“菜篮子”源头安全工程,建成市级食用农产品示范基地3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家。被评为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明厨亮灶”达标餐饮单位(含学校食堂)150家,其中学校108家、“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

实施最严格监管,违法犯罪有效惩处。“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办结食品(含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540件,罚没款共计360余万元;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2起,追究刑事责任2人。

(二)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前景广阔,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食品安全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新时代苏区振兴发展带来更多政策红利。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为我县“十四五”时期食品产业发展及食品安全保障带来更多政策红利。

科技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日益健全、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等,这些均为我县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三)面临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食品安全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新要求,主要有:食品安全形势错综复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亟待提升、检测机构有待增资扩项、主体责任意识需要强化、食品行业新业态层出不穷等,这些均是我县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坚守食品安全底线,高质量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能力和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构建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食品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为准绳,坚守安全底线,以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为目标,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加大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力度,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彻食品行业发展的全过程,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推进食品安全改革,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堵塞漏洞、补齐短板,推进食品安全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

——坚持系统观念。牢固树立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加强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风险发现与处置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强化法治理念,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

——坚持共治共享。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主体责任,政府部门依法加强监管,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监督,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形成各方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合力共治的工作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我县食品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食品产业规模更大、食品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食品产业基础高级化、食品产业链现代水平明显提高;更高标准的食品市场体系基本建成,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更加充满活力;食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强;食品安全治理效能得到提升,行政监管体系更加完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食品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全县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达到省级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城市(县、区)标准要求,并获得“全省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县”命名。到“十四五”末,全县食品抽检量达5批次/千人·年,食品评价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稳定在80分以上,基本实现全县食品安全治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体制更加健全,机制更加完善,治理更加科学。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各方责任,构建权责体系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积极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过程风险控制,落实产品召回、消费投诉解决、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定期自查评价,鼓励实施先进管理体系,引导其强化守法合规和风险防控意识。压实属地管理责任。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制度,明确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自觉履行组织领导和督促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得到层层压实。完善督查督办和评议考核机制,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评议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强化部门协同监管责任。加强县、乡二级食品安全办建设,强化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食品安全形势分析,及时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压实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完善各负其责、协同监管、信息共享等机制。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食安安远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摆在首位,坚守安全底线,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畅通和规范群众关于食品安全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食品安全治理机制。通过开展食品安全“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等活动,主动征集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且有效解决、及时反馈,让群众满意。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节点,推动食品安全公益宣传活动,让食品安全深入人心。

(三)推动产业发展提升现代化水平

不断提升我县食品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食品产业发展始终,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切实推动食品产业改造升级,实现食品产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安全的发展。在种植养殖环节,继续实施质量兴农计划,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目标,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面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标准,促进农产品产业链深度融入,打造一批面向粤港澳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域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工作。

专栏1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工程

每年新增1家以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在食品生产经营环节,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改进设备工艺、加强创新研发等措施,实现食品产业质量自控、安全高效,做好食品供应链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食品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专栏2 食品产业规模倍增工程

构建富硒食品产业体系,打响赣南品牌。壮大果蔬加工、肉制品、粮谷、酒与饮料等产业,发展功能性食品、旅游休闲食品、绿色有机食品。

以天然富硒为主线,加快构建富硒食品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富硒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地方标准的出台,重点发展粮油、水产、畜禽、休闲食品、果品功能食品等特色食品,打响赣南(安远)蔬菜、赣南(安远)茶油等系列品牌。探索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健康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探索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保障生鲜食品各环节质量安全。

专栏3 商标品牌培育工程

到2025年,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达4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3个以上,富硒认证农产品达30个以上,其中打造富硒农产品品牌6个以上。

(四)深化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坚持“放管服”相结合,优化完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和服务,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精简发证程序和审查内容。落实《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不断推进食品许可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逐步实现许可全程电子化,实现政务服务“一次不跑、全程网办”。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持续优化食品行业的营商环境。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食品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开展告知承诺制许可试点,扩大低风险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等承诺制实施范围。

(五)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监管力量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政府通过招录选调等方式,按照3人/万人口的比例不断充实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实施技术监督人才培训计划。创新人才培养发展体制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重点培养检验检测、预警监测专业人才,建立起职业化、专业化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各监管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工作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与执法能力等的培训,确保其知识与能力匹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继续夯实食品安全基层监管基础,县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以食品安全为首要职责,农业综合执法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任务,不断加强基层食品安全执法队伍装备配备和能力建设,执法力量向一线岗位倾斜,确保执法人员、执法经费、执法车辆、装备仪器、办案场所等满足监管需要。建立并逐步扩充全县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科学决策、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参谋智囊作用,建立专业化、系统化、高水准的食品监管专家库,建立统一协调和保障机制,细化专家分类,在检测检验、应急处置、风险评估、不良反应监测、教育培训、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咨询及培训支持。

专栏4 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工程

县级政府按照3人/万人口的比例不断充实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各级财政配套相应资金,与院校等机构合作,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打造一批职业化、专业化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

(六)强化技术支撑推进智慧监管

推进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县农业和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和检测能力建设,到“十四五”末,全县以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县农业和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核心,乡(镇)市监分局、乡(镇)农技站快检室为骨干,以快检车、农超市场及农产品种养基地快检室为补充为基础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检测网络下,通过增资质扩项目来提升现有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使检测能力与食品安全监管需求相匹配;加强食品快检技术和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乡(镇)派出机构食品快检室建设,构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加大对大米、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面制品、豆制品、酒类、食用盐等大宗食品的抽检监测力度,提升智慧抽检监测水平,综合运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和评价性抽检三种方式,提高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科学性。逐年增加年度食品抽检量,力争到2025年底达到5批次/千人。完善问题导向的抽检监测机制,增加高风险食品、低合格率食品的抽检频次,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完成率达到100%,提高监管的靶向性。发挥好“赣州智慧监管平台”作用,运用“互联网+”等技术,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分析监管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实现有的放矢、“精准监管”。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确保记录真实完整。到“十四五”末,在我县食品工业企业、食品流通企业、餐饮服务单位及学校(幼儿园)食堂建立起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同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专栏5 食品检验检测提升工程

全县以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县农业和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核心,以快检车、快检室为基础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检测网络下,通过增资质扩项目来提升现有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使之与食品安全监管需求相匹配;加快乡(镇)派出机构食品快检室建设,构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网络。

(七)落实全程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强化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落实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管理,在日常监督检查全覆盖的基础上,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情况,确定相应的监督检查频次,督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持续合规。加强食品相关产品监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障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与服务,保障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督促食品流通企业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保质期标识等规定,严查临期、过期食品翻新销售。建立覆盖基地贮藏、物流配送、市场批发、销售终端全链条的冷链配送系统,严格执行全过程温控标准和规范,防止食物脱冷变质。提高粮食收储质量,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加强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严防输入型食品安全风险,开展科学有效的进口食品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控,落实跨境电商零售食品进口监管政策。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逐步实现餐饮单位规范化管理。在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建设的基础上,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倒逼餐饮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对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建筑工地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严格落实网络订餐、集中配餐平台责任,保证线上线下、总部分部餐饮同标同质。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抽检和结果公示。开展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考核覆盖率达100%。

专栏6 “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

在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建设的基础上,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在大型及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全面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学校(幼儿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

(八)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犯罪

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零容忍”。强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环节执法检查,改进提升以问题为导向的监督检查机制;突出抓好网络食品、冷链食品等重点领域,农村地区、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节日食品、婴幼儿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安全监管;对果树喷施“糖蜜素”“盐酸四环素”等不明化合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大检验鉴定支持力度,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带有行业潜规则性质的问题开展整顿治理,打击无证照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非法添加、虚假宣传等违法犯罪行为,彻查生产源头和销售网络,落实处罚到人、行业禁入等规定,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危害食品安全刑事犯罪行为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积极完善食品安全民事与行政公益诉讼,做好与民事和行政诉讼的衔接与配合,实现依法应查办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查办率达到100%,应公开的监督执法、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率达到100%。对食品“直播带货”等网络交易行为持续开展食品网络交易排查,推动形成竞争有序的网络交易环境。

(九)树牢风险意识 提高防范能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前瞻性和全局性思考,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自查评价,通过自评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整改措施;推动有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危害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风险防范管控能力。加强食品质量追溯和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推进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严格食品溯源管理。

专栏7 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工程

在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环节建设食品追溯体系,实现食品全程可追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食品追溯体系建设。

组织修订《安远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件预警监测、组织指挥、应急保障、信息报告制度和工作体系,提升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医疗救治能力。加强舆情监测,建立重大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快速响应机制。完善风险分担制度,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动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主动公开权威信息,及时开展风险解读,鼓励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媒体参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经过五年努力,整体推进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应对能力再上新台阶,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

专栏8 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工程

修订安远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事故调查、处置、报告、信息发布工作程序。建立安远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家库。推动有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危害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风险防管控能力。

(十)创新社会治理共建食品安全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社会治理体系,打造“食品行业自我约束、监管部门履职到位、消费者自觉监督”等多维度的食品安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食品安全社会治理共同体。支持食品行业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提高组织成员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的水平。加强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进一步加强基层食品安全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服务平台。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交流机制,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方式和渠道。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培育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风险的舆论环境,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优化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全县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实行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等级分类管理,严格食品安全严重违法失信者名单管理,推动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息跨部门共享,依照法律法规及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实施联合惩戒。

专栏9 村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网络

与社会综治网络对接工程

完善网格化管理,我县各乡(镇)每个自然村、社区居委会的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与社会综治网络实现对接。

(十一)深化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

持续深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站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弘扬社会风尚的高度,推进反对食品浪费各项工作。加强对反食品浪费工作的领导,确定反食品浪费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反食品浪费工作机制,组织对食品浪费情况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和评估,加强监督管理,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加强反食品浪费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推动开展“光盘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饮食文化,增强公众反食品浪费意识。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改善食品储存、运输、加工条件,防止食品变质,降低储存、运输中的损耗,提高食品加工利用率,避免过度加工和过量使用原材料,防止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食品浪费。食品、餐饮行业协会等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宣传、普及防止食品浪费知识,引导会员自觉开展反食品浪费活动。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反食品浪费相关内容的公益宣传,报道先进典型,曝光浪费现象,引导公众树立正确饮食消费观念,对食品浪费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十二)建设放心工程开展攻坚行动

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用5年左右时间,以点带面治理“餐桌污染”,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1.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

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违规使用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打击使用禁用渔药,遏制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严禁使用已淘汰的高毒高风险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安全科学用药技术。加强重金属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严禁种植水稻等食用农产品。

2.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护校护苗”行动

严格执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制度,落实学校校长(园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负责制度,确保校园食品安全,防范发生群体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在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实行大宗食品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建立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鼓励家长参与监督。对学校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校园周边餐饮门店及食品销售单位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保证学生营养餐质量。

3.开展城乡食品“同标同质”行动

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为主战场,全面清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严厉打击制售“三无”食品、假冒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和“黑作坊”,实现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力争在5年内建立规范的农村食品流通供应体系,净化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4.实施食品小作坊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行动

强化监管服务,加强指导帮扶,促进提升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鼓励小作坊优化流程布局、改进生产工艺、添置设施设备,实现生产加工规范化。推动小作坊生产加工集聚区建设,探索切合实际的原料采购、食品检验、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全链条配套服务,推进生产加工集约化。引导小作坊提升食品品质,以传统工艺为依托,采用优质食品原料,推进小作坊食品优质化。把小作坊升级改造、集约发展、品质提升、品牌创建等与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推动小作坊由“小散低”向“精特美”转型升级。打造一批示范点,力争建成一个集中加工区,到2025年,示范点数量达到小作坊总数的15%,实现小作坊整体规范生产和质量水平的明显提升,引导具备条件的小作坊发展成为食品生产企业。

5.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推广“明厨亮灶”“互联网+明厨亮灶”、餐饮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支持餐饮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中央厨房,提升餐饮行业标准化水平,规范快餐、团餐等大众餐饮服务。鼓励餐饮外卖对配送食品进行封签,使用环保可降解的容器包装。大力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防范“地沟油”流入餐桌。加强网络订餐、集中配餐、集中用餐等安全监管。

6.实施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严厉打击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查处不按照批准内容组织生产、擅自改变生产工艺、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药物)违法行为。规范标签标识,严厉查处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和宣传资料虚假宣传保健功能,非法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违法行为。规范营销行为,严厉查处利用网络、会议营销、广播电视、电话营销等方式欺诈销售保健食品违法行为。加强直销企业监管,严厉查处通过传销、违规直销方式营销保健食品违法行为。做好消费者维权服务工作。

7.实施“优质粮油”行动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开展“优质粮油”行动,打造一批我县绿色有机、优质安全粮油品牌,提高绿色优质安全粮油产品供给水平。

8.实施品牌提升行动

持续推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食品(食用农产品)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积极推进“赣南脐橙”、“赣南茶油”、“赣南蔬菜”等品牌建设。

9.开展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

实施差别化监管,开展科学有效的进口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控,完善企业信用管理、风险预警、产品追溯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政策,严防输入型食品安全。

10.实施冷链食品整治行动

推进冷链食品整治行动,促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全面排查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和冷链物流环节的风险防控和食品安全问题,重点检查冷库温控标准、索票索证、出库台账、检验检疫管理等落实情况,整体提升冷链食品安全水平。

11.实施“双安双创”示范引领行动

实施赣州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行动,实施省级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县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行动,作为提升全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总平台、总抓手,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开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局面。

12.食品核查处置能力提升行动

加强食品核查处置工作,实现核查处置工作的闭环管理。严格按照食品核查处置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核查处置,提高对高风险食品、低合格率食品的抽检频次,不断提升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能力。到2025年,不合格食品国抽处置完成率达100%,按时处置完成率达85%以上;省、市、县抽处置完成率达100%,按时处置完成率达75%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建统领

坚持和加强党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工作纳入食品安全总体工作布局,树牢“党建+”理念,推动党建工作与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努力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双提升。坚持以建设“五型”政府为主线,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转作风、提效能。

(二)统筹规划衔接

注重工作协调,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强与各乡(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把相关任务目标纳入县政府发展规划和重大专项行动。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大局观念,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扎实推进规划实施、落实好规划任务。

(三)加大投入保障

健全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将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必要的监管执法条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食品安全专业化服务领域,构建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

(四)激励干部担当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履行监管职责,敢于同危害食品安全的不法行为作斗争。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关心爱护一线监管执法干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激励广大监管干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五)严格考核评估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对规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六)动员社会参与

注重激发全县人民参与食品安全规划实施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县、乡(镇)政府、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附件:安远县 “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主要指标


附件

安远县 “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

2025年目标值

属性

县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实施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覆盖率

100%

预期性

推进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

1个

预期性

食品安全风险等级评定的覆盖面(主要食品生产经营者)

100%

预期性

年度食品抽验量(批次/千人)

≥5批次/千人·年

约束性

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

98.5%

预期性

学校(幼儿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

100%

预期性

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检验能力

75%

预期性

年食品中毒事故率

≤0.445人/十万人口

约束性

建立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

1个

预期性

食品生产企业检查覆盖率

100%

预期性

建设、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

5-6个

预期性

配合建成赣州市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

1个

预期性

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

稳定在80分以上

预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