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政策文件及规章 > 政府文件

关于印发《安远县“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通知

访问量:


安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安远县“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社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县各单位:

《安远县“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安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14日

安远县“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2022年4月

安远县“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928494876" 前 言 - 5 -

HYPERLINK \l "_Toc656874277" 第一章 规划背景 - 7 -

HYPERLINK \l "_Toc624610543"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效明显 - 7 -

HYPERLINK \l "_Toc1581145875"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并存 - 10 -

HYPERLINK \l "_Toc2059638093" 第三节 面临发展新形势 - 13 -

HYPERLINK \l "_Toc1024435305"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15 -

HYPERLINK \l "_Toc705435618"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5 -

HYPERLINK \l "_Toc1088439988" 第二节 发展原则 - 15 -

HYPERLINK \l "_Toc314714774" 第三节 战略定位 - 16 -

HYPERLINK \l "_Toc125385885" 第四节 空间布局 - 17 -

HYPERLINK \l "_Toc1606286338" 第五节 发展目标 - 19 -

HYPERLINK \l "_Toc841251304" 第三章 筑牢生态屏障,守护和谐共生安远 - 23 -

HYPERLINK \l "_Toc629042338"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 23 -

HYPERLINK \l "_Toc394614454" 第二节 加强东江源头生态保护修复 - 25 -

HYPERLINK \l "_Toc793585905" 第三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27 -

HYPERLINK \l "_Toc149842513" 第四节 积极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 28 -

HYPERLINK \l "_Toc453245768" 第五节 高标准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 29 -

HYPERLINK \l "_Toc1806151431" 第四章 壮大绿色产业,建设生态经济安远 - 31 -

HYPERLINK \l "_Toc2024093293" 第一节 构建“1+2+N”现代工业体系 - 31 -

HYPERLINK \l "_Toc1249943732" 第二节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 - 33 -

HYPERLINK \l "_Toc1006244124" 第三节 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 - 35 -

HYPERLINK \l "_Toc1101022809" 第四节 深入推进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建设 - 38 -

HYPERLINK \l "_Toc1932424312" 第五节 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39 -

HYPERLINK \l "_Toc1577318766" 第五章 强化制度供给,打造体制创新安远 - 41 -

HYPERLINK \l "_Toc886839805"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 41 -

HYPERLINK \l "_Toc2059637025" 第二节 探索生态制度创新 - 41 -

HYPERLINK \l "_Toc806274593" 第三节 严格生态制度执行 - 42 -

HYPERLINK \l "_Toc1398220473" 第六章 繁荣绿色文化,唱响生态文化安远 - 43 -

HYPERLINK \l "_Toc226960717" 第一节 加大文化宣传 - 43 -

HYPERLINK \l "_Toc531926089" 第二节 强化载体建设 - 43 -

HYPERLINK \l "_Toc963364746" 第三节 倡导绿色生活 - 44 -

HYPERLINK \l "_Toc1155455593" 第七章 突出目标考核,树牢绿色政绩安远 - 45 -

HYPERLINK \l "_Toc1188800366" 第一节 完善目标评价考核 - 45 -

HYPERLINK \l "_Toc1587975290" 第二节 实行监督问责和激励奖惩 - 45 -

HYPERLINK \l "_Toc589117820" 第三节 建立联合惩戒机制 - 45 -

HYPERLINK \l "_Toc1100954811" 第八章 加大生态建设,共建生态宜居安远 - 47 -

HYPERLINK \l "_Toc464926947" 第一节 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 - 47 -

HYPERLINK \l "_Toc1294553438" 第二节 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 - 49 -

HYPERLINK \l "_Toc41911152" 第三节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 - 49 -

HYPERLINK \l "_Toc779641722" 第四节 加快全域水生态水安全建设 - 49 -

HYPERLINK \l "_Toc1419939324" 第五节 探索建立生态云大数据平台 - 50 -

HYPERLINK \l "_Toc1648197490" 第九章 保障措施 - 51 -

HYPERLINK \l "_Toc1620893026" 第一节 组织实施 - 51 -

HYPERLINK \l "_Toc2048981662" 第二节 资金支持 - 51 -

HYPERLINK \l "_Toc2042811944" 第三节 人才保障 - 51 -

HYPERLINK \l "_Toc266995283" 第四节 技术保障 - 52 -

HYPERLINK \l "_Toc51340527" 第五节 评估考核 - 52 -


前 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时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做出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二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新目标新任务,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良好的生态是安远最大的品牌、最大的优势。安远县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禀赋,围绕繁荣绿色文化、壮大绿色经济、强化绿色考核、创新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品质、推进绿色发展进行整体部署,为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样板”提供了一批“安远经验”“安远样本”。这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高度政治自觉、推动安远县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动担当、探索新时代生态价值转换机制路径的积极作为,有利于安远县更高质量、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塑造全省乃至全国绿色发展标杆。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是安远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也是安远加快高质量发展、融入全国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时期,立足安远全局和长远发展,为加快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板,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安远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效明显

深入开展废弃矿山恢复、水土流失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流域治理等专项行动,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生态优势持续彰显

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县五年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23.89亿元,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低质低效林改造等重点生态工程,探索形成南方废弃稀土矿山治理“三变”1模式。全县耕地保有量25.3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1.72万亩,累计改造低质低效林40.8万亩,森林保有量299.2万亩,森林覆盖率82.8%,先后获评“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天然氧吧”“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和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8%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稳定在上级下达控制目标,城市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水基本消灭,“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生态文明规划指标总体实现。

二、生态经济取得突破

“生态+旅游+文化”模式效应明显。以三百山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发展迅速,三百山创5A、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取得重大进展,初步构建了“两天半生态旅游圈”,大湾区文旅康养休闲的“后花园”加快建设,2020年旅游接待量近500万人次,先后获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等称号。生态农业、生态果业取得长足发展。累计完成脐橙生态复产8.67万亩,建成生态示范园118个、2.42万亩,林下经济面积1.32万亩,获评“全省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打造了全国最大的脐橙交易集散中心和赣南唯一农特产品交易集散中心,橙皇果业等获评全省百强企业产品品牌,创建天华食用菌等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改平台。

三、生态红利更加普惠

生态创建积极开展。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8个、市级生态村26个。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鹤子镇、版石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改建城区污水管网73.3公里,建成投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6个、垃圾中转站14个和孔田生活垃圾填埋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全面完成农村“厕所革命”建设任务,打造孔田高屋、双芫合头、镇岗樟溪、车头龙头等一批“秀美乡村示范点”。深入推动绿色殡葬改革,建成城市公益性公墓“安顺园”和94个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赣南新妇女”运动、“清洁家园”、“小手拉大手”等活动,社会风气得到有效净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57个,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整治。

四、生态制度改革有力

在全省率先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大队和生态执法局,形成“三位一体、委托执法”的执法模式,“三禁三停三转”制度不断深化完善。先后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约谈、督查等制度,组建县环委会和10个专委会,全面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等制度,深入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建立“智慧河长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展林业碳汇交易。积极开展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全面系统总结流域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出版《一定要保护东江源头水》,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安远县“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15年

2020年

“十三五”

规划目标

经济

指标

1.生产总值

亿元

52.4

92.12

88.3

2.人均生产总值

15128

26615

24158

3.财政总收入

亿元

7

10.36

11.8

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8.7

4.5

15.2

民生

指标

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19675

28229

33200

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537

12302

13280

7.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万人

1.6

[3.8]

[3.6]

生态

指标

8.单位GDP能耗降幅(五年累计)

%

--

12.4

15.02

9.耕地保有量

万亩

22.2

25.39

23.25

10.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万亩

20.18

21.72

20.08

生态

指标

11.森林覆盖率

%

82.8

82.8

82.8

12.主要河流断面Ⅲ类以上水质

%

91.67

100

上级下达控制指标

13.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

100

97.7

14.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83

91.3

90

1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67

100

85

主要污染物

减排

16.化学需氧量

%

8.41

0.5

上级下达控制指标

17.氨氮

%

10.74

0.2

18.二氧化硫

%

8.81

0.4

19.氮氧化物

%

7.91

0.1

注:[]为五年累计数;指标1-6为预期性,指标7-19为约束性。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多重机遇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指明新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局面为安远县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环境。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随着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的提出,中央深改委《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和国务院《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陆续出台,为安远县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2. 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大政策红利注入新动力。2019年,赣粤两省签订新一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中央延续转移支付政策,支持安远等5县(市)开展第二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2021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支持赣州在产业发展、生态补偿等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全面延续。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交通运输部对口支援安远县政策顺利延续,这将极大提升安远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水平,将为安远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安远样板”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3. 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同赋予安远发展新动能。东江源是香港与内陆唯一具有饮水思源意义的重要生态与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丰富,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具有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全省、全市正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长三角,深入推进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安远县应充分利用自身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抢抓国家大力建设大湾区历史机遇,加强与大湾区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互补、市场融合、资源共享,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二、面临挑战

1.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安远县生态环境良好,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在开发要素配置上受到限制,为几十年保护东江源头水做出了巨大牺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环保指标的严格控制,生态环境承载力趋紧,这对安远县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安远县面临的重大挑战。

2.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仍有差距。随着我国环境治理体系深化构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的主体责任不断落实,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优质的生态环境需求持续提升。然而,当前安远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仍不够完善,表现在基层环保力量薄弱,农村环保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不够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资金缺口较大。

3. 区域绿色发展竞争激烈形势逼人。安远生态资源禀赋高,虽然近年来开展了大量探索,但乡村产业发展规模效应不足,绿色品牌运作能力弱,节能环保产业薄弱产业链不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集成创新能力还需加强。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有待明晰,绿色发展潜力尚待发掘。虽然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建设,但对比瑞于兴经济振兴试验区、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会寻安生态经济区优势并不明显,形势逼人。

第三节 面临发展新形势

1. 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潜在动能。随着《巴黎气候协定》的签订,世界各国对碳排放碳中和十分重视,多个国家出台碳中和相关法律和政策,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明确的碳中和实现时间节点。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已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战略举措,是对内推进能源革命,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融合点,是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2. 国内绿色发展提供机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阶段性工作重心,由“十三五”时期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主,转变为“十四五”时期“从源头和全过程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十四五”时期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全国上下开始谋划绿色发展重大项目和工程,这为安远绿色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3. 区域绿色竞争风起云涌。从全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碳达峰计划正在重新配置资源和调整国际秩序,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蓬勃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深远影响亚非欧地区。从全国看,“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开放战略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浙江丽水等一批生态发展经验成效明显。从省内来看,新一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的出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支持赣州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等战略红利加速释放,资溪创新林权抵押、婺源全域发展“生态+旅游+民宿”“生态+旅游+养生”、武宁推行“多员合一”生态管护制度、寻乌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产业发展等绿色模式成为“江西样板”。放眼大赣州,“五区一体化”和赣州港建设、瑞兴于振兴试验区建设、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建设、信丰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区建设、三南园区一体化建设、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区域性增长板初具规模。更为重要的是全县上下团结一心,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热情不减,为“十四五”期间破瓶颈、解难题、迎挑战汇聚了强劲动力。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和赣州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将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产品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聚焦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板建设,加快探索“两山”转化有效路径,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努力在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安远样板”取得新突破,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先行区建设取得更大实效,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安远样板”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是安远的底色,是创造金山银山的基础与保障。注重保护绿水青山,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发展生态经济。要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优化各类要素配置,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人才引进使用机制。通过激活主体、要素、市场,提升生态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全社会力量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城乡协调、统筹发展。坚持保障供给与保护生态相协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穿和深度融入到县域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同步实现城乡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突出源头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经济发展、生态制度创新、生态文化培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努力把安远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生态文明样板。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家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立足“东江源水源保护区”和“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东江源头保护、江河综合整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防护林保护工程。加大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加快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生态保护和修复长效机制,力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省、全国走前列。

——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贡献区。围绕“同步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持续提升碳中和贡献”目标,按照“生产减碳化、生活低碳化、生态碳汇化”方向,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增强森林、湿地碳汇功能,打响安远碳汇名片,努力探索符合安远实际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为全省、全市碳达峰碳中和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会寻安绿色生活引领区。结合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发展定位,依托生态资源禀赋,着力构建田园休闲、绿色健康、和谐融洽的生活方式;探索建立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激励机制,实施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全民践行行动,倡导绿色、适度消费和沉浸式体验,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在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做示范、勇争先。

第四节 空间布局

根据《安远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安远县域分为北部农业生产引导区、中部集聚发展核心区和南部城镇功能提升区。北部片区包括龙布镇、天心镇、双芜乡、塘村乡、浮槎乡、长沙乡、重石乡,以农业生产为主,分布各类农业产业园,拥有天心整军、越国世家等人文资源和永清岩等自然景观。中部片区包括欣山镇、版石镇、车头镇、蔡坊乡、高云山乡、新龙乡,为中心城区发展腹地、城镇集中发展区,提供县综合服务功能。南部片区包括三百山镇、孔田镇、鹤子镇、凤山乡、镇岗乡,拥有三百山、东江源等重要生态资源和东升围等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经济和现代农业。

安远县城乡发展格局示意图

第五节 发展目标

一、“十四五”时期目标

围绕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全县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推动生态空间更加丰富多元、生态优势持续巩固、生态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生态人居更加广泛普及、生态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生态制度取得重大突破,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省、市前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转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贡献区、会寻安绿色生活引领区基本建成。

——“三生”空间更加协调有序。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底线意识,统筹协调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使绿色空间更加协调有序,生态系统安全性稳定性显著增强

——生态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东江源头保护治理成效持续巩固提升,努力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更高层次的保护,使安远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生态产业迈向更高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提升,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基本形成,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生态人居更加广泛普及。打造城乡绿色人居,完善城镇绿地系统建设,加强山体和河道治理,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降低畜禽养殖污染及种植业面源污染。

——生态制度取得重大突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转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价值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在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执法体系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生态产业扶贫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改革成果。

——生态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基本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文化宣传和教育深入广泛开展,全社会基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

二、具体指标

结合安远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涵盖生态空间、生态优势、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等五大领域共计24项指标体系。

表2-1 “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类型

序号

指 标

2020年

2025年

属性

生态空间

1

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公里)

661.19

661.19

约束性

2

耕地保有量(万亩)

25.39

稳定

约束性

3

用水总量(万立方米)

13400

13700

约束性

生态优势

4

森林覆盖率(%)

82.8

稳定

约束性

5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496.47

上级下达指标

参考性

6

湿地保有量(平方公里)

29.03

29.03

约束性

生态经济

7

单位GDP能耗降幅(%)

上级下达指标

上级下达指标

约束性

8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上级下达指标

上级下达指标

约束性

9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2

52

参考性

生态人居

1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7.7

98

约束性

11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12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13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91.3

95

约束性

14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约束性

15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

≥98

100

约束性

16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50

≥60

参考性

17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

0.5

完成省下达目标

约束性

18

氨氮排放总量减少(%)

0.2

约束性

19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0.4

约束性

20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

0.1

约束性

生态文化

21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率(%)

100

100

参考性

22

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

80

90

参考性

23

环境信息公开率(%)

88

95

参考性

24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80

85

参考性

注:“*”表示上级下达指标数据。

三、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通过十五年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安远县将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总体形成,碳达峰后稳中有降,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美丽中国”建设排头兵。


第三章 筑牢生态屏障,守护和谐共生安远

实施生态保护战略,强化对东江源头三百山、濂江河和镇江河等重要生态载体的保护力度,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规划布局“三生”空间。将县域内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公益林等重要生态区域和主要河湖水系纳入生态保护空间,加强与城镇、农业空间的河湖水系、耕地、森林等生态要素衔接,构建生态屏障、廊道和网络。保障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等功能的农业农村空间,推动农业农村空间提质增效,构建“一轴六片”的农业发展格局。在空间上集聚乡村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要素,推动人口、资本、土地在城乡合理配置,构建“一中心、两三角、十字轴”2中心集聚、多点带动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三线一单”3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产业环境准入。集中整治、限期改造重点区域现有项目,有序退出与主导产业发展冲突的企业,依法依规关停退出能耗、环保、安全、技术不达标,生产产品不合格和淘汰类产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禁在东江、濂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上化工、造纸、制革、冶炼等重度污染项目,不得新布局重化工园区。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健全产能过剩行业市场化退出机制,推动过剩产能转型发展。

安远县农业空间示意图 安远县城镇空间示意图

专栏1 安远县“三线一单”分区管控

(一)优先保护单元

共1个,包括三百山镇、镇岗乡、凤山乡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面积占比较高的区域,空间布局约束为对已建成的不符合要求的项目限期整改搬迁,并制定治理方案;环境风险防控要求为严格污染场地开发利用和流转审批,在影响健康地块修复达标之前,禁止建设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

(二)重点管控单元

共1个,包括欣山镇、版石镇、车头镇、新龙乡、重石乡等,空间布局约束为对已建成的不符合要求的项目限期整改搬迁,并制定治理方案;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行工业项目退城进园,污染物达标排放,新、改、扩项目采用新技术,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人口密集区内应避免大规模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项目布局建设。

(三)一般管控单元

共2个,包括孔田镇、鹤子镇、天心镇、龙布镇、蔡坊乡、长沙乡、浮槎乡、双芫乡、塘村乡、高云山乡,空间布局约束为对已建成的不符合要求的项目限期整改搬迁,并制定治理方案;环境风险防控要求为严格污染场地开发利用和流转审批,在影响健康地块修复达标之前,禁止建设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

第二节 加强东江源头生态保护修复

继续实施东江源森林公园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源区乡村风景林建设,提高林地生产力和乡村美化绿化水平。实施东江源头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第二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项目建设,争取尽早签订第三轮补偿协议。探索在生态保护区安装在线监测系统,构建“人防”和“技防”结合的新型监管方式。积极推动与周边县实行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形成流域保护和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推动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将东江源生态持续保护建设和省区际生态补偿列入国家项目。

专栏2 东江源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一)乡村风景林建设工程

因地制宜地采取人工更新、补植补造、抚育改造、封育管护等绿化美化措施,建设0.3万亩乡村风景林,创建省级森林乡村16个,提高乡村绿化水平。

(二)东江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实施凤山乡、镇岗乡、鹤子镇、孔田镇、三百山镇等48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建设、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提升。

(三)东江源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程

实施东江源区30个乡镇及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综合保护,推进水源地保护区建设、水源保护区整治、监测能力建设、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建设等。

(四)东江流域水保护绿工程

实施东江流域鹤子镇阳佳段综合治理2.5公里,河道清淤疏浚2公里,生态护坡1公里,水保绿化6000平方米,建设污水排水渠2公里。

(五)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水保林15公顷,经果林90公顷,封禁治理650公顷。综合治理崩岗3座,修建塘坝12座,谷坊23座,拦沙坎25处,沉沙池53个,蓄水池105个,排灌沟渠43.15公里,生产道路34.5公里。

(六)东江流域沿河果园复绿工程

征收镇江河沿河1千米范围内脐橙、蜜桔等果园约2万亩,种植水源涵养林进行复绿,建设生产道路30公里。

(七)水质自动监测站提升改造工程

提升改造2016年新建的杨屋坑、鸡坑、黎屋电站、三百山中学桥、大坝头水库、光明村、肖屋等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新建凤山乡、镇岗乡、孔田镇、三百山镇、鹤子镇交界处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

第三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提高污染治理措施的靶向性和针对性,实现问题、时间、区位、对象和措施“五个精准”。

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推进“五气”同治4,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查整治。加大重点行业废气污染治理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强移动源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强化建筑工地绿色施工,严格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准入审批,确保涉油烟餐饮经营场所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方位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清河行动”和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全部建制乡(镇),梯次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分类推进、溯源整治入河排污口,确保国控断面水质“保5。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实现县城有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严格落实“三区”规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化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争取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项目。探索建立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成智慧化水环境监测监控体系。

高质量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控制涉重金属行业污染物排放,加强尾矿库安全管理,防范工矿企业用地新增土壤污染。积极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基本资料数据库,实现污染地块源头防控、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逐步改善耕地土壤质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白色污染治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视新污染物治理。

第四节 积极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巩固健全城乡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治理机制,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打造一批最美圩镇,创建一批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拓展深化“六清二改一管护”6村庄清洁行动,加强“三线”7管控,提升村庄“四建三治一管护”8水平。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积极开展乡村森林公园、森林乡村、小微湿地创建,大力保护乡村古树名木,保护乡村自然生态。推进新时代“五美”乡村建设、村庄整治和美丽宜居示范创建,到2025年,安远县宜居不迁并村组的整治建设基本完成,美丽宜居示范县、全域美丽乡(镇)、美丽村庄均达到30%以上。

专栏3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

(一)“村庄整治建设”专项提升工程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点整治,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改厕等,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全县行政村生活垃圾定点收运率稳定在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以上。

(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和生物菌分解粪污技术,建设集污池25万立方米,发酵车间5万平方米,生物氧化塘37.5万平方米,购置配套设备1500套(件)。

(三)三百山镇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工程

发挥东江源头和三百山景区优势,充分挖掘周边村庄现有自然环境、绕村水域、村落建筑等资源,以水系为纽带,串联营地、农家乐、民宿、田园等,合理布局功能分区,与温泉小镇相衔接,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全国乡村生态振兴示范点。

第五节 高标准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持续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高标准农田和重点防护林建设,加快构建生态廊道。积极争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纳入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并轨管理,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深入推进湿地保护专项行动,建立退耕还林还湿、退捕禁捕长效保障机制。

巩固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成果,推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经验,探索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修复模式。巩固废弃矿山治理成果,有序推进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探索市场化方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专栏4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重点工程

(一)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以镇江河、濂江河、宁定高速、寻全高速、国省道沿线等通道两侧范围内的滩地、林地为重点,通过抽针补阔、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构建生态长廊。加强国有林抚育、保护和改培,开展国有林场场外造林,实施三百山景区周边退耕还林、退果还林,构建景区生态景观带。

(二)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实施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确保2025年前完成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18个、25.89公顷。

(三)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以江河源头、湖库周边、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及生态脆弱区为重点,实施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12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0.5万亩,严格保护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90万亩。

(四)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

推进交通干线两侧、江河两岸、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三沿六区”林相改造,实施以马尾松中幼林为主的低质低效林改造37万亩,毛竹林低改3万亩,提升森林生态防护功能。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力争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新建乡村森林公园3个,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在葛坳林场建设、完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1处,建立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体系与救治收容体系;新增省级以上良种基地1处,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


第四章 壮大绿色产业,建设生态经济安远

坚持产业多元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生态农业、全域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第一节 构建“1+N”现代工业体系

做大做强电子信息首位产业。进一步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得辉达、科迪、荣晖、微电、惠美兴等骨干企业,推进伟昌丰电源、泽丰高密度纤维板、鑫富晶电容等项目增资扩产,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和集群化发展,打造以智能中端、微型铝电池、线路板为主的省级重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高效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产业。支持明达等发展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实现贵重金属矿渣回收提纯和再利用,优质矿产资源配置给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业。围绕稀土、钼、玄武岩、红砂岩等矿产品资源,打造特色矿产品精深加工基地,适时探索稀土超导材料、稀土磁制冷材料等前沿领域。

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引进壮大农产品深加工领域龙头企业,强化脐橙、食用菌、保健品加工新产品研发。充分挖掘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潜力及产业链,推动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促进加工与种养、流通和销售有效衔接。依托乡村休闲旅游和红色旅游资源,延伸发展食品+旅游观光等配套服务,发展旅游食品产业。

促进传统工业提质增效。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推动荣晖、微电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等智能化改造,促进企业生产优化,降低资源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积极推进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等绿色制造建设。扶持荣晖、德辉达等高新技术企业,抢抓电子信息细分领域优势,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策应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寻求与深圳、广州、东莞、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产业链。做大做优有色金属、稀土等战略材料、建筑新材料产业。引进扶持承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等重点领域产业,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推动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化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工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努力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主动参与大湾区电子信息、稀有金属等细分领域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等模式,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引导大湾区电子信息优质企业向安远县功能性转移。引导、支持企业建立自主品牌和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谋划布局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园中园”“区中园”,引进和培育大湾区产业链的配套项目、互补项目、关联产业项目。

专栏5 生态工业重点工程

(一)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项目

围绕电子信息企业开展5G标杆示范项目建设,打造5G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

(二)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工程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到2025 年,首位产业集聚度达到75%以上。全县电子信息企业达到100家,规上企业达60家以上,建成电子信息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个以上。

第二节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鼓励发展生态种养推行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模式9,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处理试点,持续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强化高毒、高残农药经营和使用全过程无缝隙监管,积极推进农业节水,逐步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

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发展高产油茶、森林药材、花卉苗木、中小径材加工利用等林业特色产业,建设一批金线莲、黄精、油茶等示范基地,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持续推进标准化生态果园建设,推动脐橙等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赣南脐橙生态果园示范样板。

积极发展富硒农业。大力发展富硒蔬菜、富硒茶叶、富硒粮油、富硒果品、富硒畜禽产品、富硒养生旅游等“硒+农业”、“硒+加工”、“硒+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实施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立富硒农特产品营销专区,建设大湾区富硒农产品直采直供示范基地。

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企业积极申报“两品一标”、赣鄱正品等农产品认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依托脐橙、猕猴桃、百香果、红薯等优质农产品,到2025年绿色有机认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到30个以上,力争创建“国家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打响“东江源•客家情”“三百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专栏6 现代农业重点工程

(一)5G+智慧农业工程

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AI、云计算、区块链技术建设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AI大脑,建立一体化的农业大数据平台。

(二)富硒农业产业培育工程

完善标准标识监管机制,打造安远富硒标识品牌。力争到2025年,全县富硒农业综合产值达10亿元以上,富硒农业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富硒农产品认证达到20个以上,省级以上涉硒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家。

(三)林下经济发展工程

因地制宜开发森林药材种植基地3万亩,推进多种经营模式的林下种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油茶种植,到2025年,改造低产油茶林0.9万亩,提升低产油茶林0.4万亩。

(四)赣南脐橙全产业链示范样板工程

应用现代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健全生产、管理、销售全产业链体系,改变传统营销模式,树立果品分选、定级销售新理念,通过建档到户、入链到园、认证到果、服务到点、监管到位,建设会寻安三县智慧果业。争取进境水果指定口岸作业区落户安远。

第三节 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构建高效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安远电商快递物流园、仓储物流园、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做大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建设高速出口物流运输仓储中心,实施“快递进村”行动,建成县、乡、村三级智能配送网络,形成骨干通道、核心园区、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组成的大物流网络。积极推进安远县城乡智慧物流体系试点建设,探索“智慧园区+智运快线+数字平台”的城乡智慧物流发展新模式。设立农村智慧物流(科技)工作站,引进无人机、无人车等新型配送方式,占领农村智慧物流制高点。

大力推进电商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城新区仓储物流园、双创电商产业园、电商快递物流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推广农产品订单生产、互联网众筹、“生产基地+社区直配”、“线上引流+实体消费”、益农信息社、网络直播、网红带货、跨境电商等新模式,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立绿色农产品电商供应基地,打造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

专栏7 电商产业重点工程

(一)电商快递物流园工程

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建设快递分拨中心、中心智能云仓、物流信息平台、电商平台区域配送中心、冷库、农产品仓储、深加工等。

(二)双创电商产业园建设项目

建设电商总部基地,5G直播电商大楼,电商实训基地、电商孵化中心等及相关配套设施。

(三)水墨鹤子数字小镇建设工程

建设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及运营中心、农旅结合网红直播现景、定制化农产品生产场景直播基地、农产品5G直播一条街以及智运快线、仓配冷库分拣中心等。

(四)智能配送网络建设项目

建设县级智能配送总仓,18个乡镇智能配送分仓,102个村级基站,全长约360公里。同时配套建设县城智能网络、智运快线系统、智能网络配送平台、智能分拣系统等。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全力推进三百山5A景区创建,深挖会寻安旅游联盟效应,串联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构建“县城-东风湖-三百山-温泉度假区-东生围-县城”环形生态旅游圈。引入市场化团队,策划包装系列高品质旅游线路,加快东生围围屋群旅游区“一心一带四区”、三百山山上“一日游”、山下“半日游”、东生围“半日游”和城市“半日游”重点项目建设,形成有核心竞争力和独特吸引力的“两天半”生态旅游圈。

打造文旅康养休闲“后花园”。推进医养结合,推进康养中心、康养产业园和康养综合体建设,探索“康养+医养+旅游”新模式,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引进养老联合体、高端养老综合体、文旅企业,共建共享医疗康养、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服务大湾区的康养产业,打造文旅康养休闲“后花园”。积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产业。

专栏8 生态旅游重点工程

(一)三百山创5A提升完善工程

着力提升三百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品质,建成三百山索道项目,建设福鳌塘伯克木群落公园、梅屋旅游集散中心,提升改造东风湖、九曲溪、福鳌塘、望天瀑景区,新建采茶戏创作基地、楹联文化艺术中心及实景演出项目等,完善景区对外交通基础设施。

(二)两天半生态旅游圈建设工程

围绕“县城—东风湖—三百山—温泉度假区—东生围—县城”旅游圈,全面提升九龙山生态旅游景区、井安山桃花源度假村、东生围景区、三百山三寮背“赣巨人”旅游区、赣州·祥兰珍稀兰花谷旅游综合体等重要景点景区,重点在南部三百山、镇岗、凤山打造高品质乡村旅游点,北部乡(镇)围绕乡村振兴、现有的永清岩、双芫温泉、越国世家等旅游资源打造乡村休闲游憩旅游区,建设东生围休闲观光产业园,力争创建3-4个4A级及以上乡村旅游点。

(三)“安远康养”品牌打造工程

建成三百山康养中心、唐屋温泉康养小镇,打造以富硒温泉疗养为核心,多种养生形式为补充的“安远康养”模式,初步确立全国著名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品牌形象。

(四)三百山东江源生态漂流建设工程

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生态漂流河道、观光车游线,峡谷观光休闲游览线及药王、水上游乐拓展、帐篷度假酒店、峡谷拓展区等。

(五)九龙山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工程

建设登山步道体系、主次入口和服务站点,开发山地、户外营地旅游产品,开发茶马山地骑行公园等茶田度假旅游产品。

(六)东生围景区提升工程

建筑面积24600平方米,建设动力与无动力儿童乐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尊三围”遗址重现及军事拓展体验、东生围根雕艺术及奇石博物馆等。

第四节 深入推进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建设

推进生态长廊建设。通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措施,构建多树种、多层次、多效益的针阔混交林体系,打造安远县“两核五廊”的生态长廊,全面提升会寻安生态长廊森林质量,构建起纵横交错、连续完整、生态优良、森林景观优美、结构稳定的生态长廊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

推动生态协同治理。全面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全覆盖管理,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强化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推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高效衔接,建立跨行政区划环境资源审判机构,推动环境案件集中管辖、审理专业化。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治理,共建跨省污染联合防治和应急联动机制,联手查处跨区域环境污染案件。

共建生态产业体系。协同做强旅游产业,整合三百山“东江源”、筠门岭世客商道、《寻乌调查》纪念馆等资源,推动“旅游+农业、康养、文创、体育、工业”深度融合,打造红色旅游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区域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加工体系,发展“富硒”农产品,打造会寻安农产品公用品牌。协同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产业,推进绿色园区(工厂)、循环化改造园区、生态县(乡<镇>、村)等试点平台建设。

专栏9 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工程

(一)“两核五廊”生态长廊建设工程

“两核”,即以安远县城周边林地,蔡坊乡自然保护区,建设廊道12.75万亩;“五廊”,即以境内镇江河流域、濂江河流域、寻全高速、宁定高速、238国道两侧1千米范围内的滩地、农地、林地建设生态廊道,其中镇江河流域廊道1.36万亩、濂江河流域廊道1.6万亩、寻全高速廊道4.8万亩、宁定高速廊道7.69万亩。

(二)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工程

开展农业绿色发展示范模式先行试点,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农业绿色生产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力争创建1个以上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三)“会寻安”旅游联盟打造工程

发挥“会寻安”旅游联盟作用,推动组建东江流域旅游联盟,建立资源共享、线路相通、市场共拓、客源互送的合作机制,实行会寻安旅游“通票制”,打造“1天半旅游圈”。

(四)绿色园区创建工程

以工业园区绿色化建设和改造为核心,将绿色化贯穿于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准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控制、运行管理等环节,推动园区发展的绿色化、服务化和高端化,全面提升园区的绿色化水平。

第五节 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建立核算评估体系。推进森林、水流、矿产等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晰自然资源产权主体,界定生态产品权责归属。完善自然资源负债表,积极构建“一张网、一张图、一套数”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选择1-2个乡(镇)开展生态产品调查试点,适时在全县范围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探索建立生态产品动态监测机制。选择1-2个乡(镇)开展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建立GEP统计报表制度,适时全面推行GEP核算,探索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数据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定期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总量,探索建立体现市场供需关系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评估机制。

积极开展碳市场交易。落实国家、省、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积极推动环境资源权益交易,稳步推进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林权等自然资源权益交易,积极探索用能权、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依托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省内交易平台,探索开展地区间、流域上下游、行业间等水权交易先行先试,合法合规开展森林覆盖率等资源权益指标交易试点,探索推进“森林银行”“湿地银行”等自然资源平台化运营试点。

稳妥推进林业碳汇。探索开展林业碳汇资产市场化运作试点,在大型活动及会议、公共机构、国企全面实施碳中和,拓展林业碳汇消纳渠道。通过更新改造及中幼林抚育等措施,调整林地密度和结构,增加森林固碳能力和生态防护功能。

强化试点示范引领。以产业化利用、价值化补偿、市场化交易为重点,积极争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等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路径,适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为全省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安远方案”。


第五章 强化制度供给,打造体制创新安远

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生态综合执法改革,推进“三禁三停三转”制度化建设,探索建立常态制度体系。完善“河(湖)长+警长”、“河长+社会河长”等模式,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积极开展林长制示范基地和示范乡村建设,健全“两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打造林长制升级版。探索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以效益论补偿”新机制,加大林权抵(质)押贷款改革力度。推广恢复性司法理念和模式,健全生态环保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有效衔接。

第二节 探索生态制度创新

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针对土地、水、矿产、森林、湿地、渔业等自然资源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能丰富、规则完善、监管有效、权益落实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初步建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市场体系。建立环境资源权益的市场化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将生态补偿资金、补偿收益权等作为抵押品,探索发展基于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拓展绿色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天然林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完善有利于严格保护天然林、又有利于改善林区民生的政策体系。

第三节 严格生态制度执行

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巩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形成生态环境问题治理长效机制。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公众参与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保督察、损害赔偿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强化生态环保责任规定、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环保执纪问责等制度执行。完善环保信用评价、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建立生态环境失信企业和人员联合惩戒机制。


第六章 繁荣绿色文化,唱响生态文化安远

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引导人们树立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一节 加大文化宣传

推进学习教育。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纳入学校常规教育和党员干部培训体系,常态化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节能低碳宣传周、省生态文明月等主题,广泛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推介活动。

加强媒体推介。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途径、各类宣传形式,多视角、多层次、多渠道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常态化做好省、市生态文明宣传月相关活动,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赣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碳达峰碳中和、塑料污染治理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成效和“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布局。

第二节 强化载体建设

打造国民教育基地。依托“饮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国民教育基地”,把安远三百山打造成为深港研学交流、科创展示、寻踪探源、环保实践等活动的国民教育基地。

建立生态文明智库。依托省、市现有科研平台,联合中国科学院、省科学院、南昌大学、江西财大、江西农大、华东理工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生态文明建设高端智库,组建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中心,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协同创新、合作交流平台。

第三节 倡导绿色生活

推进绿色生活创建。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落实快递业、共享经济等环保行为规范,推进过度包装治理,推动生产经营者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提升交通系统智能化水平,倡导绿色出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创建活动。

大力推行绿色消费。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扩大绿色产品采购范围,逐步将绿色采购制度扩展至国有企业。强化绿色产品采购引导,鼓励地方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完善认证机构信用监管机制。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提升绿色电力消费。严厉打击虚标绿色产品行为,有关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营造宁静宜居环境。强化城市环境噪声的监控与管制,严格落实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适时调整声环境功能区区划。加大对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污染监管,研究开展噪声地图开发建设,提高噪声管理水平。加强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和群众自治减少噪声扰民。


第七章 突出目标考核,树牢绿色政绩安远

进一步压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形成权责清晰、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

第一节 完善目标评价考核

统筹推进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协同推进各项任务。优化目标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排名制度,实施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制度,每届党政任期内开展例行督查、离任审计。将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在干部任免、考核奖惩中予以应用。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压实耕地目标管理、属地管理责任。

第二节 实行监督问责和激励奖惩

全面推行生态环保“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强化生态环保责任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环保执纪问责等制度执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充分发挥“12369”环境举报热线作用,探索建立环境保护网络举报平台,实行领导挂钩包案,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曝光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和环境违法行为。加快建立生态环保领域立功表彰、容错纠错等机制,强化生态环保监管,重拳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第三节 建立联合惩戒机制

建立健全环保信用评价、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完善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将环境治理政务失信记录纳入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并依法依规逐步公开,督促政府积极改善负面行为,及时补偿救济。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拓展生态环境信用信息跨部门应用场景,建立部门联合激励及惩戒机制。


第八章 加大生态建设,共建生态宜居安远

第一节 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

推进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向镇村延伸覆盖,加快构建集城乡污水垃圾、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合理布局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城区雨污专业检测,科学有序推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因地制宜布局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进一步完善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提升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率。

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全面推行垃圾第三方运营,建成投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因地制宜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补齐农村环保设施短板。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乡村绿化美化等。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美丽的村庄环境。

加强危废医废设施建设。加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水平,严格执行经营许可管理制度。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合理配置环境保护机构编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改善基层环保人才结构,健全和充实基层环境监测、环境执法、应急队伍力量。加强乡(镇)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建设,各行政村配备生态环境保护专(兼)职人员,使环境监管切实延伸覆盖至农村。

专栏10 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和城区管网改造项目,新建城区管网49公里,推进古田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实施城区雨污专业检测清淤修复改造等项目和南片5乡(镇)污水管网建设和中北片乡(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项目。

(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质工程

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欣山镇古田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欣山镇大胜村简易垃圾填埋场清运复绿工程,实施城区简易垃圾场存量垃圾开采修复治理工程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项目,推动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三)城区公厕建设工程

在老城区、人口密集区和主次干路等区域,配建补建公共厕所20座。

(四)医疗废物收转运能力建设工程

医疗废物回收车间,分类车间,贮存车间,焚烧车间,高温蒸煮车间,处置车间医废处置能力10(吨/日)。

(五)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工程

建设50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服务人口共约5万人,每处处理污水50-200吨/日。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含入户管、收集支管、收集干管,每处建设主管约2000米,支管约6000米,日污水量约6000吨。

第二节 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合理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因地制宜、稳妥有序发展水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实施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升级计划,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实施“以气代煤、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工程,建立满足乡村振兴的清洁高效用能长效机制。支持安远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

第三节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

完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和“智慧交通”建设,加快构建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积极部署协同化智能交通设施,积极探索智慧交通在应急抢险、智能管控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构建多式联运智能综合运输体系。开展基于5G的车联网示范项目,统筹推进汽车、公路、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智能化升级。用好交通运输部对口支援优势,创建新时代“交通强国”部县协作示范县,打造县域“交通强国”建设示范样板。

第四节 加快全域水生态水安全建设

推进水生态修复保护、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河湖空间管理,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安远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实施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计划,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强化城乡节水增效。

第五节 探索建立生态云大数据平台

积极推进环境监测系统建设,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生态、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环境质量立体监测网络。启动“生态云”大数据平台和智慧环保项目建设,纵向强化与市大数据平台对接,横向实现部门资源共享,推动业务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数据展示、监测预警、目标考核一体化应用。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实施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全面形成政府负责、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工作氛围,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联席会议、工作调度、专项检查等工作机制,强化执法保障,统筹推进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推动规划实施中的监督、检查、指导作用,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加强与会昌县、寻乌县交流对接,主动对接省、市相关部门,争取更多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支持。

第二节 资金支持

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省生态文明专项等项目资金支持,强化与长江三峡集团、中节能集团、华赣环境集团等央企省企建立投资合作关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投入。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继续利用财政资金和预算内投资支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继续落实节能节水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面的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

第三节 人才保障

积极争取省、市专业性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电商、物流等专业性人才,促进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发展。

第四节 技术保障

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科技攻关项目。培育建设一批绿色技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创新基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力量建立市场化运行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市场导向明确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利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支持绿色技术应用。充分发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强化创业投资等各类基金引导,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及时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加快先进成熟技术推广应用。深入推进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

第五节 评估考核

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调度、中期评估、终期考核机制,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各类评先评优挂钩,相关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2023年中和2025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开展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对评估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向社会公开。


附表

安远县“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地点

总投资(亿元)

“十四五”期间投资(亿元)

投资方式

计划开工年份

计划建设年份

责任单位

合计

 

 

249.68

224.15

 

 

 

 

一、生态屏障建设项目

6.59

6.59

 

 

 

 

1

安远县重点防护林工程

建设任务12万亩

各乡(镇)

2

2

政府投资

2021

2025

林业局

2

安远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设项目

购置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体系1套,县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野生动植物收容救助设施设备1套

县自然保护区

0.36

0.36

政府投资

2021

2022

林业局

3

安远县森林乡村建设

建设省级森林乡村16个

各乡(镇)

0.008

0.008

政府投资

2021

2025

林业局

4

安远县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工程

加强古树名木管理

各乡(镇)

0.025

0.025

政府投资

2021

2025

林业局

5

安远县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

建设任务为37万亩,其中:更替改造5万亩,补植改造2万亩,抚育改造20万亩,封育改造10万亩

各乡(镇)

3.65

3.65

政府投资

2021

2025

林业局

6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为0.5万亩

各乡(镇)

0.35

0.35

政府投资

2021

2025

林业局

7

安远县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

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治“三年绩效承包”,拔除疫点,生态监测

各乡(镇)

0.1

0.1

政府投资

2021

2025

林业局

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1.45

1.45

 

 

 

 

8

镇江河镇岗桥河道水环境整治工程

镇江河(镇岗桥-宁定高速)河道清淤疏浚3km,重金属底淤处理1.8万立方米,生态护岸4km,巡河道路3.2km

镇岗乡

0.09

0.09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9

镇江河榕树下段河道水环境整治工程

镇江河支流河道垃圾清理3.4km,生态护坡5.2km,水面水质整治3万平方米

孔田镇

0.05

0.05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10

定南水水生态修复工程

水生态修复12.3km,其中定南水(镇江河太平段)河道修复4.3km,新田水(与镇江河交汇段)河道修复8.0km;清淤疏浚6km;清理沿河垃圾,修复水域12公顷

孔田镇

0.08

0.08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11

安远县新田水樟树林段河道水环境整治工程

综合治理河长3km,河道清淤疏浚3km,防洪提1.8km,护坡绿化工程60000平方米

三百山镇 

0.039

0.039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12

安远县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截污干管DN800-1200约20千米、堡坎驳岸15.6千米、浅滩恢复8千米、透水性河床治理32.1千米、沿河绿化亮化25千米

三百山镇、孔田镇、鹤子镇、镇岗乡、凤山乡

0.3

0.3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13

安远县东江流域绿色农业发展项目

建设病虫害精准监测预警、绿色防控与生态化治理等节点工程,新建水肥一体化设施5套、秸秆堆肥50处、改良菜地5000亩,进行5000人次生态杀虫、土壤改良等培训,新建生态杀虫示范基地2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0亩

三百山镇、孔田镇、鹤子镇、镇岗乡、凤山乡

0.2

0.2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14

安远县东江源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

对东江源区30个乡镇及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规范化和综合保护,开展水源地保护区建设、水源保护区整治、监测能力建设、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建设等

东江流域

0.11

0.11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15

安远县鹤子镇东江流域阳佳段生态水保护绿项目

河道清淤疏浚2km,生态护坡1km,水保绿化工程6000平方米,污水排水渠2km

鹤子镇

0.03

0.03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16

安远县东江源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水保林15公顷,经果林90公顷,封禁治理650公顷;综合治理崩岗3座;修建塘坝12座,谷坊23座,拦沙坎25处,沉沙池53个,蓄水池105个,排灌沟渠43.15km,生产道路34.50km

凤山、镇岗、三百山、孔田、鹤子等乡镇

0.1

0.1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17

安远县东江流域沿河段果园复绿项目

征收镇江河及新田河沿河1千米范围内脐橙、蜜桔等果园2万亩,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建设生产道路30km等

三百山镇、孔田镇、鹤子镇、镇岗乡、风山乡

0.12

0.12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18

安远县水质自动监测站提升改造项目

提升改造2016年新建的杨屋坑、鸡坑、黎屋电站、三百山中学桥、大坝头水库、光明村、肖屋等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新建凤山乡、镇岗乡、孔田镇、三百山镇、鹤子镇交界处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

东江流域

0.1

0.1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19

小流域治理项目

实施镇岗乡樟溪、新龙乡里田、天心镇岽坑开展小河道(小溪流)治理2.0km,开展村庄整治、废(污)水处理、河道护岸绿化等

各乡(镇)

0.23

0.23

政府投资

2021

2021

水保局

三、水生态安全建设项目

47.30

45.64

 

 

 

 

20

安远县永镇水库建设工程项目

库容710万立方米,供水管网14.52km

安远县

2.42

1.06

政府投资

2020

2022

水利局

21

安远县石圳水库建设工程项目

新建一座总库容为420万m³小(1)型水库

安远县

1.33

1.33

政府投资

2021

2023

水利局

22

安远县营口水库建设工程

新建总库容1.10亿m³大型水库,兴利库容0.96亿m³,设计供水量0.87亿m³

安远县

61

40

政府投资

2023

2025

水利局

23

安远县农村水系及水系连通综合整治工程项目

全县300km2以下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安远县

4

4

政府投资

2022

2025

水利局

24

安远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

改造提升县城及17个乡镇水厂、供水管网

安远县

4.4

4.1

社会投资

2020

2025

润泉供水公司

25

安远县太平、东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

水源工程、骨干工程、渠系建筑物、田间工程、灌区现代化改造等工程配套改造

安远县

1.15

1.15

政府投资

2021

2022

水利局

四、污染治理和保护项目

21.38

20.18

 

 

 

 

26

安远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场地平整、建截排水沟、植被恢复等

安远县

0.164

0.164

社会投资、政府投资

2023

2024

自然资源局

27

安远县濂江河生态修复工程

修复治理河道1910米、湿地560亩,新建污水管网3761米、生态停车位300个、污染底泥处理15万立方

安远县

1

1

政府投资

2021

2023

城管局

28

安远县北片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项目

在中北片12乡镇新建自来水厂及污水处理厂并配套建设供水和污水管网,并在沿线较大濒河村庄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配备先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安远县

5.08

5.08

政府投资

2022

2025

城管局

29

安远县城区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项目

新建污水管网约190km,改造管网约100km,建立城市智慧管网信息管理系统

安远县

3.0

3.0

政府投资

2022

2025

城管局

30

安远县工业园区工业污水扩容提质、管网延伸项目

新建产城新区和版石工业园污水管网25km

安远县

5

4

政府投资

2020

2022

工业园区管委会

31

安远县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集中托管运维项目

对第一轮生态补偿资金兴建的凤山、镇岗、三百山、孔田、鹤子等圩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行三年期的托管运营保障。总污水日处理量约7000吨

东江流域

0.1

0.1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32

安远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抓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增施有机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和生物菌分解粪污技术,建沼气池和沉降塘;加强生态环保宣传

安远县

1.51

1.51

政府投资

2020

2025

农业农村局

33

安远县东江源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工程

建设50处污水处理设施,服务人口约3万人,每处处理污水50-200吨/日。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格栅池、沉砂池、沉淀池等)和湿地系统;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含入户管、收集支管、收集干管,每处建设主管约2000米,支管约6000米,日污水量约6000吨

东江流域

0.33

0.33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34

安远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营机制项目

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三年运营维护,每处污水日处理量100-300吨

东江流域

0.02

0.02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35

安远县镇江河上、中、下游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二期)

对23个村庄剩余未收集到位的污水进行收集,含入户管、收集支管、收集干管,确保污水不会直接排入河流理详细信息,主管每处约2000米,支管约7000米

东江源区

0.1

0.1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36

安远县东江源孔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后续托管运维项目

实施东江源孔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提供为期3年托管运维,日处理量120吨

孔田镇

0.06

0.06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37

安远县东江流域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项目

开展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全面清理违法违规设置的入河排污口;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计划拆除5000平方米;组织对排污口入河处“开口子、立牌子、树杆子”;做好入河排污口监督监测

东江流域

0.1

0.1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38

安远县东江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在凤山乡、镇岗乡、鹤子镇、孔田镇、三百山镇48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建设、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提升

凤山乡、镇岗乡、鹤子镇、孔田镇、三百山镇

0.1

0.1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39

安远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

实施1000亩畜禽养殖场及其它地面附属设施拆除、平整、复绿,清运并妥善处置原养殖厂的养殖废物

东江流域

0.1

0.1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40

安远县禁养区、限养区退出水产养殖补助项目

拆除禁养区、限养区养殖设施面积1980亩,其中禁养区面积1256亩,限养区面积724亩

东江流域

0.037

0.037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41

镇江河水面垃圾清理工程

打捞水面垃圾约20万平方米,建立水面清洁队伍及水面垃圾转运系统等

镇江河

0.06

0.06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42

镇岗乡畜禽养殖业粪污收集处理中心

建设一座2万m³的沼气站、一座2千千瓦的发电站、一个占地8000㎡的有机肥厂、一个占地3000㎡的有机肥仓库、三个总容积30万m³沼液储存池

镇岗乡

0.15

0.15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五、生态农业发展项目

14.24

13.64

 

 

 

 

43

安远县5G+智慧农业项目

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AI、云计算、区块链技术建设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AI大脑

安远县

1

0.8

政府投资

2020

2022

农业农村局

44

赣南脐橙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在产城新区建设橙信通赣南脐橙大数据平台,建设办公楼,安装仪器设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橙信通赣南脐橙大数据运营与管理

安远县

1.2

1.2

政府投资

2021

2022

果业发展服务中心

45

安远县生态示范园规范化建设项目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泥硬化果园道路200km,建设山塘150座,安装变压器100个及配套线路。实施果园生态修复,种植杉木、木荷、枫香等,种植大豆、萝卜、红花才等绿肥改良土壤。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假植大苗上山定植等集成技术

安远县

2

2

政府投资

2021

2025

果业发展服务中心

46

安远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项目

项目总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606606平方米,主要建设大棚910亩及相关配套设施

安远县

1.6

1.5

社会投资

2020

2021

城投集团

47

安远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建集污池25万立方米,发酵车间5万平方米,生物氧化塘37.5万平方米,购置配套设备1500套(件)

安远县

2.2

2.2

政府及社会投资

2021

2022

农业农村局

48

安远县绿色植保和植保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建设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网络传输标准化、决策分析智能化和预测预报可视化

安远县

0.275

0.275

国家投资、政府配套

2020

2025

农业农村局

49

安远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建成5万亩旱涝保收,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标准粮田

安远县

1.5

1.5

政府投融资

2021

2021—2025

农业农村局

50

安远县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

提质改造2011-2016年建成的2.6万亩高标准农田

安远县

0.65

0.65

政府投资

2022

2022—2020

农业农村局

51

安远县农产品品牌促进中心建设项目

组建农产品品牌促进中心,配备必要的办公、培训、宣传设备设施;开展农产品认证、品牌提升的培训、服务;包装和推介农产品形象;组织企业参与各类平台的营销推介

安远县

0.01

0.01

政府投资

2020

2022

农业农村局

52

安远县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

对全县1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全面整治改造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安远县

1.8

1.5

政府投资

2020

2023

农业农村局

53

安远县“四个双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

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旅游产业为中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中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农业项目带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以农业项目发展为中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生态农业带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以生态农业

安远县

2

2

政府奖补+社会投资

2021

2022

农业农村局

六、林业生态产业项目

2.03

2.03

 

 

 

 

54

安远县珍贵乡土苗木培育项目

采取先进技术培育良种容器苗和培育珍稀乡土阔叶树、彩化树种苗木1000亩

各乡镇

0.5

0.5

政府投资

2021

2025

林业局

55

安远县省级良种基地种质资源库种苗项目

建立珍贵树种种质源库为重点,在严格保护珍贵瀕危种质资源的同时,通过加强研究、开发、利用,积极培育楠木、浙江樟、南方红豆杉等适地适种的珍贵树种资源

安远县

0.5

0.5

政府投资

2021

2025

林业局

56

安远县森林药材种植项目

依托国有林场和林业合作社,全县种植森林药材3万亩

各乡(镇)

0.5

0.5

政府投资

2021

2025

林业局

57

安远县油茶产业改造提升项目

改造低产油茶林0.9万亩,提升低产油茶林0.4万亩

各乡(镇)

0.23

0.23

政府投资

2021

2025

林业局

58

安远县毛竹林产业发展项目

建设任务3万亩,其中:毛竹低改2.5万亩,笋材两用林基地0.5万亩

各乡(镇)

0.3

0.3

政府投资

2021

2025

林业局

七、现代服务业项目

113.67

95.60

 

 

 

 

59

安远县仓储物流园项目

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建设交易信息中心、应急物资仓储区、零担物流、快递分拣中心、快递信息中心、司机之家、冷链仓储等

安远县

3

2

社会投资

2020

2021

城投集团

60

安远县电商快递物流园项目

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设快递分拨中心、仓储冷库、电商总部基地、5G直播基地等

安远县

8

5

社会投资

2020

2022

电商集团

61

安远县智能配送网络建设项目

县城智能网络、县级智能总仓、乡镇智能分仓和行政村的线路基站建设,智运快线系统、智能网络配送平台、智能分拣系统。

安远县

5

5

社会投资

2020

2023

电商集团

62

中国(安远)进出口水果产业园“橙中城”项目

建设生产加工区、配套产能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集中气调冷链区等

安远县

30

20

社会投资

2020

2023

城投集团、果业发展服务中心

63

安远县乡村休闲旅游建设项目

建设乡村旅游区景观大门及游客中心、旅游公路、专用游步道、旅游公厕、果园品种改造、景观小品建设以及环境绿化、消防设施建设等

安远县

3.5

3.5

政府性投资

2021

2025

旅发集团

64

安远县三百山旅游综合体项目

建设三百山国际酒店、休闲广场、超大型生态停车场、商业街、舞台广场等

安远县

2.5

1.5

社会投资

2020

2021

旅发集团

65

安远县东生围景区提升项目

建筑面积24600平方米,建设动力与无动力儿童乐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尊三围”遗址重现及军事拓展体验、东生围根雕艺术及奇石博物馆等

安远县

2.9

2

政府投资

2020

2021

旅发集团

66

安远县香江温泉度假区旅游开发项目

新建星级旅游酒店、餐厅、浴池、会议中心,新建温泉接待中心大楼及大小冲浪池

安远县

2.5

2.5

社会投资

2023

2025

文广新旅局

67

安远县三百山东江源生态漂流建设项⽬

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生态漂流河道、观光车游线,峡谷观光休闲游览线及药王、水上游乐拓展、帐篷度假酒店、峡谷拓展区等

安远县

5.6

5.6

社会投资

2022

2025

文广新旅局

68

安远三百山创5A提升完善工程项目

建设福鳌塘伯克木群落公园、梅屋旅游集散中心,提升改造东风湖、九曲溪、褔鳌塘、望天瀑景区,新建采茶戏创作基地、楹联文化艺术中心及实景演出项目等

安远县

10

9

社会投资

2020

2023

文广新旅局

69

安远县九龙山生态旅游景区项目

建设登山步道体系、主次入口和服务站点,开发山地、户外营地旅游产品,开发茶马山地骑行公园等茶田度假旅游产品

安远县

20

20

社会投资

2021

2025

文广新旅局

70

安远县东江源三百山温泉度假公园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为客家广场、东江大客寨以及客家大乡坊、客山文创基地、农耕商业街、农耕体验式旅游基地、实景演出等项目

安远县

5

5

社会投资

2022

2024

文广新旅局、三百山旅游实业有限公司

71

安远县健康养老服务中心项目

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床位300张,养老房300套(间)以上

安远县

1

1

政府投资

2022

2024

卫健委

72

安远县三百山康养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养老公寓、老年活动中心、医疗康复中心、办公用房等

安远县

2.67

2

社会投资

2020

2022

民政局

73

安远县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系统建设项目

建设全县以及三百山景区和东生围景区监控设施、智慧停车、大数据库等

安远县

2

1.5

社会投资

2020

2021

旅发集团

74

安远县唐屋温泉智慧养老示范基地

建设三百山健康养老中心、康养医院、生态农业中草药种植示范区、老年人户外运动基地。

安远县

10

10

社会投资

2021

2024

旅发集团

八、新经济新动能项目

28.83

26.83

 

 

 

 

75

水墨鹤子数字小镇

主要建设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及运营中心、农旅结合网红直播现景、定制化农产品生产场景直播基地、农产品5G直播一条街以及智能配送、仓配冷库分拣中心等,实现5G网络、5G直播、智能配送、富硒产业和数字治理全覆盖

安远县

4.3

4.3

社会投资

2020

2023

电商集团

76

安远县天心镇示范镇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两园、两路、两市、两水、两院、两体”等及重点配套项目,提升镇村功能品质,着力把天心镇打造成以红色天心为主题的“天米之乡、整军名镇、信仰圣地”

安远县

6.022

6.022

政府投资

2021

2022

天心镇政府

77

安远县鹤子镇示范镇建设项目

按示范镇建设要求实施美化、绿化、亮化提升,以“五整治、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大治脏、治乱、治本力度,完善圩镇规划建设和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和电商产业,建成“水墨鹤子,电商名镇”

安远县

15

15

政府投资

2021

2023

鹤子镇、电商集团

78

安远县陀秀崠风力发电建设项目

规划容量48MW,建设风机20台,风电场110KV专用升压变,以1回110KV线路接入车头220KV变电站,线路总长15km

安远县

4.23

4.23

企业投资

2023

2025

安远大唐国际新能源有限公司

79

安远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

对县城内旅游景区、公园、宾馆等公共停车场和住宅小区、机关单位规划安装建设充电桩及配套电力设施

安远县

0.3

0.3

社会投资

2021

2022

发改委、城投集团、旅发集团、住建局

九、生态文化建设项目

11.75

9.75

 

 

 

 

80

安远县森林康养基地项目

依托国有林场建立8处森林康养基地,加强森林生态培育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立中药医疗服务中心,农林文旅康养基地,加强异业多产融合建设、新建康养体验项目建设

安远县

1

1

政府+社会投资

2020

2025

林业局

81

安远县乡村森林公园项目

新建5处乡村森林公园,以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为载体,实施森林景观提升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景资源、推动乡村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服务林区脱贫攻坚

安远县

1

1

政府投资

2021

2025

林业局

82

安远县森林体验基地项目

规划对重点森林景观进行改造提升,新建、维护基础设施,培育建设一批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森林科考等功能特色的精品基地

安远县

1

1

政府投资

2022

2023

林业局

83

安远县客家风情园建设工程项目

占地面积570亩,建设民俗展示区、健康养生区、婚庆礼仪区、文化创意区、文化生态公园5个功能区等

安远县

6

4

社会投资

2020

2022

城投集团

84

香港青少年饮水思源研学教育基地项目

新建三百山饮水思源陈列馆、科普园、户外拓展区、大学堂、木屋民宿、游步道,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培训中心、东江源文化研究中心

安远县

2.5

2.5

社会投资

2022

2025

文广新旅局

85

红军村群落文物保护和环境修复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为对红军村群落固营村、迳背村、天心村遗址遗迹及文物进行维修保护,周边环境整治

安远县

0.25

0.25

政府投资

2022

2023

文广新旅局

十、生态环保能力建设项目

3.9

3.9

 

 

 

 

86

安远县智慧环保建设项目

建设“一个中心”,即环境数据中心;“两大门户”,即内网办公门户和外网公众服务门户;“三个平台”,即环境地理信息平台、综合办公一体化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四类应用”包括环境监控一体化应用、移动执法一体化应用、环境决策一体化应用、环境协同业务一体化应用;“五项基础建设”包括环保云、公共信息平台、城市数据交换中心、统一实名认证中心、数据接入监督平台

东江流域

0.1

0.1

政府投资

2021

2022

生态环境局

87

安远县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一体化设施建设

在城区新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1处,配套建设数字化环卫系统和智能分类系统各一套;新建中型垃圾转运站1座(转运规模200t/d);新增垃圾分类收集点80座;配套购置保洁、收运及运输车辆150辆。在全县18个乡镇各新增一座垃圾分类收集点(配备智能垃圾存储及监控系统),各新增保洁及收运车36辆,改造乡镇垃圾转运站18座

各乡(镇)

1.12

1.12

政府投资

2021

2023

城管局

88

安远县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

日处理生活垃圾规模500吨,用地约70亩,亩产税收2万元

安远县

2.43

2.43

企业投资

2021

2022

城管局

89

赣州市安远县医疗废物收转运能力建设项目

医疗废物回收车间,分类车间,贮存车间,焚烧车间,高温蒸煮车间,处置车间医废处置能力10(吨/日)

安远县

0.25

0.25

政府投资

2022

2023

卫健委

1 三变:“变废为绿、变废为景、变废为园”。
2 一中心:县中心城区;两三角:南北以版石和三百山为依托,串联片区重点镇,形成片区发展中心的三角联动区域;十字轴:以赣龙高速为核心,219223327等省道为补充的交通走廊,构建北通赣州,南至赣粤高速的纵向发展轴带,以及由325省道为核心的西至赣粤高速、东至会昌、济广高速的横向发展轴带。
3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4 “五气”同治:控煤、治企、管车、抑尘、禁燃。
5 保三争二:保持三类水、争取二类水。
6 六清二改一管护:清垃圾、清塘沟、清废弃物、清乱堆乱放、清乱搭乱建、清残檐断臂、改美庭院、改好习惯、管护村庄环境。
7 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
8 四建三治一管护:村庄道路、户厕、供水、公共照明等设施建设,排水沟渠、河塘、搭靠三房等环境治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
9 五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
1三变:“变废为绿、变废为景、变废为园”。2一中心:县中心城区;两三角:南北以版石和三百山为依托,串联片区重点镇,形成片区发展中心的三角联动区域;十字轴:以赣龙高速为核心,219223327等省道为补充的交通走廊,构建北通赣州,南至赣粤高速的纵向发展轴带,以及由325省道为核心的西至赣粤高速、东至会昌、济广高速的横向发展轴带。3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4“五气”同治:控煤、治企、管车、抑尘、禁燃。5保三争二:保持三类水、争取二类水。6六清二改一管护:清垃圾、清塘沟、清废弃物、清乱堆乱放、清乱搭乱建、清残檐断臂、改美庭院、改好习惯、管护村庄环境。7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8四建三治一管护:村庄道路、户厕、供水、公共照明等设施建设,排水沟渠、河塘、搭靠三房等环境治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9五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