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解读《安远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报告》
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叶伟新:为助推农村饮水安全,健全完善农村饮水长效管护机制,安远县水利局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16字治水方针为指导,多措并举大力开展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县投资1.9亿元,建成总库容961万m³的艾坝水库水源工程;累计投入1.89亿元,在18个乡(镇)实施完成新建和改造水厂,全县25户以上集中居住居民基本安装了一体化净水设备;完成欣山、车头、版石、重石4个乡(镇)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布局,实现全县集中供水率95.54%,自来水普及率86.35%。同时,“十三五”至今,累计实施了永镇水库、第二水厂等一系列供水工程。
下一步,水利局计划规划建设总库容2700万m³的刀坑水库和总库容240万m³的杨屋坑水库,解决龙布、双芫、塘村、浮槎、凤山、镇岗等乡镇水源不足问题;加大实施永镇水厂项目,分年度对全县110个日供水量500吨以下农村水厂进行标准化建设,提升基础和管护水平。
此外,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叶伟新同志在会上对《安远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报告》做了解读,叶伟新同志指出《安远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报告》是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全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按照省水利厅以及市水利局规划编制工作的具体安排,规划了我县2021至2025年期间的用水安全,是为了健全完善我县饮水长效管护机制。
到2025年,治水管水理念进一步转变,通过加快建设、强化管理、深化改水治革,水利工程短板有效补强,行业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水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综合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利保障与服务体系,并逐渐实现三个目标。
一、防洪减灾目标。濂江干流重点堤防在达到规划防洪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提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保障能力与城市发展基本适应;中小河流重点段基本得到治理,山洪灾害重点区域基本形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御体系,万亩以上圩堤全面达到规划防洪标准,争取千亩圩堤全面达标;国家重点蓄涝洪区能够正常运用;重点低洼易涝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供水保障目标。水资源调配能力和高效利用水平逐步增强,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县新增供水能力2.6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乡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城市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完成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建成一批现代化灌区。
三、管理目标。一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34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4以上;二是加强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法制宣传日等,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江西省水资源条例》等水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用水、节水、护水、水是商品、水土流失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等意识;三是加大取用水的管控力度,提高用水效率。
四、生态保护修复目标。河湖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提升,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全县江河湖泊及主要支流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平,其它重点河湖水质达到目标控制要求;河湖生态环境水量基本保障,水生态环境状况逐步改善;城市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村水环境逐步得到治理与修复,重要河湖水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全县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90平方公里。
五、行业监管目标。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土流失等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水利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河长制深入推进,河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重要河流水域岸线监管率达到80%。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逐步完善,重点取用水户监控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水工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依法治水不断巩固强化,水利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显著增强。
叶伟新同志指出《规划》与《赣州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报告》、《安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进行了充分的衔接,《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还衔接了林业、生态环境、交通、农业农村等行业规划,吸纳了相关规划思想、规划内容,为高质量编制好《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