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层级责任落于细,尽锐出战抓提升
一是帮扶力量不减。继续实行县领导挂点帮扶、乡级主责主抓、村级具体落实、帮扶干结对帮扶的层级责任制。县政协主席刘惠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日全挂点新龙乡,担任新龙乡脱贫攻坚团团长、副团长,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帮扶单位有序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任副组长的脱贫摘帽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分管脱贫攻坚工作并兼任乡扶贫工作站站长。继续落实2名县级领导、7名科级领导干部作为9个行政村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全盘抓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按照“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原则,保持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伍不变。仍然实行“8531”干部结对帮扶制度,确保“一对一”帮扶全覆盖,实现了乡里有处级以上领导亲自挂帅,每个村都有正科级以上领导担任“第一责任人”、有副科级干部担任“工作团长”日常调度,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保持工作的延续性。
二是工作力度不减。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要求,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及村党组织书记做到了遍访辖区内所有贫困户。乡党委、政府坚持每月至少召一次脱贫攻坚会议,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每周例会”的固定话题。乡精准扶贫办定期罗列层级工作清单,便于各村、帮扶干部销号抓好落实。坚持严管厚爱并重,严格执行驻村工作队管理约束机制、请销假制度和“扶贫工作日”制度,深入开展“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脱贫”、“扶贫政策进万家”活动。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形式,先后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学习贯彻上级脱贫攻坚工作精神和扶贫业务,深化思想认识,提升履职水平。
三是政策支持不减。对已整体脱贫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整体工作转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阶段,继续落实各类惠农及扶贫政策的同时,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时机,聚焦农户增收的重点,进一步巩固抓好交通道路、水利设施、公共服务、脐橙复产、产业培育等项目,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群众收入。督促引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全面履行工作职责,积极为贫困户宣传讲解各类惠民政策,为产业发展找办法、谋出路,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技能培训,并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落实教育助学贷款、大病救助、大病保险等国家资助政策,真正把方针政策和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资金投入不减。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江头、里田等污水处理设施,打通联户路,改善农户道路交通和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保证乡村两级用于扶贫工作的日常开支,保证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中下乡补助按时拨付到位。
(二)扶贫政策落于地,确保稳定可持续
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以“增和减”为重要路径,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在“增”的方面,主要“一达标两不愁”,将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作为可持续稳定脱贫、主攻未脱贫户脱贫的关键,通过产业、就业、金融和兜底保障等扶贫措施,解决影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不足、发展技能差、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一是抓好产业扶贫。立足新龙本地产业和资源优势,继续在壮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 上下功夫,做大做强菌、薯、橙、蔬、果、莲等特色产业。继续落实产业扶贫零门槛、高标准的扶贫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稳定可持续增收。截止到11月29日,全乡农业产业前三季度累计申报发放补助523户次97.05万元,为116户贫困户申报脐橙大苗。进一步完善利益连接,全乡发展集中连片脐橙200亩以上复产示范基地2个,里田村发展食用菌大棚36个,挂栽黑木耳菌包295000袋,江头村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300亩,其他村均有规模以上油菜、百香果、猕猴桃、鸡、鸭等种养基地,助推百余名贫困户增收致富。按照一户(村)一档、专人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规范了全乡91户户用电站、9个村级光伏电站的运营管理,规范户用、村级光伏电站资产、收益分配和使用,保障各方权益。继续落实好金融扶贫,2019年新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21户74.5万元。
二是抓实就业扶贫。以激发贫困动动人口内生动力为主,鼓励和扶贫贫困劳动力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对有就业技能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实施好岗前培训、以电商培训为主的创业培训和家庭服务业培训等就业技能培训,并帮助其申请培训补贴、求职补贴、生活费补贴。通过一系列就业措施,实现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致富,更大程度地提高脱贫户的生活质量。今年来,引导鼓励68名贫困劳动力进园入企就业;购买生态护林员、保洁员、公路养护工等公益性岗位123个,用于安置难以输送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帮助贫困户就地就近实现就业。积极落实就业补助政策。全乡享受交通补助267人,累计发放补助金额17.97万元。全年开办小吃烹任培训1期,为58名贫困劳动力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2.9万元。
三是推进兜底保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应保尽保”、“进出有序”为原则,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整治,认真实施低保动态管理,做到举一反三、自查自纠、立行立改。今年,全乡共取消低保对象338人,重新纳入12户19人。目前,全乡兜底保障在保对象444人,在保农村低保对象210户409人,户均保障人口1.94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对象共29户30人,集中供养16户17人,分散供养13户13人;孤儿在保5人。
四是确保饮水安全。对全乡建档立卡577户饮水情况进行排查,进一步核查农户安全饮水底数,对疑似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了整改。组织乡村干部,积极开展抗旱保安全工作,加强集中供水工程管护,有效解决农户安全饮水问题。
在“减”的方面,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集中解决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救助等基本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负担,让贫困户上得起学、看得起病、住得起房,全面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减轻教育负担,让贫困户子女上得起学。2016年至2019年为贫困学生申报教育补助3362人次332.446万元,其中2019年申报教育补助943人次114.47万元。贫困群众在教育方面基本达到了“义务教育不负担、中职教育不花钱、普通高中不发愁、考上大学不担心”的目标。依托乡教育发展协会,加大对优秀教师、学生奖励力度,促进我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年累计表彰奖励贫困优秀学生94人,累计64700元。
二是减轻医疗负担,让贫困户看得起病。县财政出资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保险)和商业补充保险,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三免四减半”“一站式”结算政策,城乡贫困患者住院个人自付比例稳控在10%左右范围。2019年,全乡共有2427人次城乡贫困住院患者享受了“四道医疗保障线”政策补偿372.72万元,报销比例达到90%。全乡组织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帮助3名符合救助条件的确诊患者申报救助。加大了病、残、孕、老等重点人员的健康体检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度,全乡为338人次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患者进行了鉴定,为16人次丧劳、失能、弱能贫困户申请了2000元/年的生活补助,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三是减轻建房负担,让贫困户住得起房。对全乡“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对全乡建档立卡贫户自有房屋进行了房屋安全等级鉴定,制作并张贴了贫困户房屋安全等级鉴定标识牌392块。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强化幸福哩、保障房搬迁群众后续巩固提升措施,扎实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政策落地,全乡112户464人建档立卡搬迁对象已基本实现了产业就业全覆盖,其中发展产业80户331人,实现就业95户417人。加大产业扶持、转移就业、生态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提升已搬迁对象的搬迁质量和脱贫效果,努力实现搬迁群众发展有产业、就业有岗位、增收有门路、致富有保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建立完善农村保障房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管理维护,实现保障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持续深入开展老人住危旧房问题专项整治,妥善解决老人住危旧房问题。
(三)工作措施落于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1、全力抓好村庄巩固提升。一是巩固基础设施扶贫成果。加强已实施扶贫项目成效管护、资金拨付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继续开展全域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抓好改房、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网、庭院整治、文体休闲场所等项目建设,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和管护工作。推进全乡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升级,有效提升供电能力。推进全乡农村网络建设,提高农村自然村组宽带网络覆盖。二是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加强乡村保洁队伍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户入桶、村收集、乡转运”的运行管理机制,村庄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常态化开展“小手拉大手”、赣南新妇女“清洁家庭”评比,85%以上的农户实现了“五净一规范”目标。三是聚焦深度贫困村退出。全面完成了里田深度贫困村在交通、饮水、住房、用电、通讯、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设施、村集体经济收入等“九大类十五小项”指标任务。引导发展黑木耳、蔬菜、脐橙等主导产业,带动农户致富增收渠道。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村集体盘活存量资产、用活土地资源,发挥村级光伏电站效益,发展农林产业、休闲旅游和服务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2、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开展“1+3”精神扶贫新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平台,大力实施乡风文明、法治扶贫、“赣南新妇女”运动“三大行动”),扎实推进精神扶贫工作。一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在里田村启动运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及孝老食堂,建设“学习强国”线下学习平台1个,组建乡村志愿服务队3支,共19人,开展“屋场夜话”、“送戏下乡”、“乡村义诊”、“感恩励志讲堂”等文明实践活动12场。二是开展扶贫扶志感恩行动。推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结合,把持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励自主脱贫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小手拉大手”、“赣南新妇女”运动、“扶贫政策进万家”活动,更加注重培育主体意识、提高脱贫能力、改进帮扶方式、营造文明新风,持续强化党恩教育、政策教育和示范教育,大张旗鼓树立勤劳脱贫、帮带脱贫典范,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3、狠抓巡视问题整改。乡党委、政府坚持把问题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主动对照县委相关工作方案和整改任务台账,全面认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61个,其中共性问题39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大项具体问题22个,省级、市、县暗访反馈问题43个。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担任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坚决扛起问题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按照“牵头抓总、对口负责”的原则,专题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将每项整改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逐项制定整改措施,逐条动态销号管理,认真抓好整改落实。截至目前,认领的各类问题均已完成第一阶段的整改并长期坚持。组建了专门巡视问题整改工作督导组,坚持一线查找、调度、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及时掌握巡视整改推进情况,并通过明察暗访、现场调度等多种方式,严格督导整改事项落实。
4、着力加强动态管理。严格识别程序,认真开展大数据比对,实地核查各级各类检查反馈的有关精准识别问题,严格审查“七清四严”对象,对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农户,及时做到“应退尽退”。开展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大普查,严格信息采集、更新和录入。截止到目前,共摸排并录入边缘户8户30人,标注脱贫监测户9户30人。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乡各项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不少问题。一是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特色亮点不都突出。二是项目建设资金压力大,尤其是在改善办公环境、乡村交通环境、危桥改造等方面存在资金缺口大的困境;三是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贫困户由于自身条件制约及对当前脱贫攻坚政策理解不够,一些贫困户存在有“等、靠、要”思想,过分看重现金支持,对致富项目的长期性认识不够,存在“晒着太阳等救济”的落后观念。这些问题我们将正确对待,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乡将严格按照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及上级工作要求,举全乡之力,聚全乡之智,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细化举措,补齐短板,全面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以不变的担当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长远,巩固扶贫成果。做好扶贫工作的后期持续发展规划,继续做好以前的帮扶措施,实地调查走访,宣传解释脱贫后的政策导向,解除贫困户后顾之忧。持续推动赣南“新妇女”运动、“小手拉大手”活动,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常态化开展“五净一规范”,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和贫困户家庭卫生。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志智”双扶,通过采茶戏进村宣传脱贫致富典型,网格化走访、评议会等形式,扭转贫困户“等靠要”的错误思想,立典型树榜样,激励他们积极致富奔小康。
(二)创新举措,聚精会神谋发展。在项目建设方面,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注重帮扶解决非贫困村偏远村组最急需改善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围绕永镇桥景点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点,让贫困人口在生态保护中实现增收脱贫。在产业脱贫方面,把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振兴乡村集体经济。树立“贫困户+”工作理念,围绕一二三产业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林下经济。在就业扶贫方面,开展技能培训,扩大扶贫对象就业。依托护林员、保洁员等实施就业援助。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对发展产业、灵活就业、兜底救助方面继续给予政策倾斜。
(三)瞄准对象,全面提升贫困人口脱贫水平。围绕脱贫户持续增收这一核心,深入实施多种模式的扶贫政策。在精准扶贫巩固提升阶段,原有帮扶措施不变,帮扶力度不减,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可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用足上级扶贫政策,整合各类资源,协调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兜底保障扶贫、金融扶贫、安居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整村推进扶贫、精神扶贫、生态保障扶贫等政策落实,确保各项举措齐头并进,确保贫困村脱贫后持续发展,贫困户脱贫后持续增收。
(四)发挥干部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扶志与扶智作为“精神脱贫”的主要方式抓紧、抓实,帮助贫困户摆脱思想观念上的“贫困”,充分调动群众自我发展、勤劳致富的坚定信心和内生动力。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倡导孝老爱亲、遵纪守法、移风易俗,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强阵地、夯基础、壮产业,转变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旧思想,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