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 > 司法局 > 概况信息 > 本级政府(部门)介绍

帮教安置工作

访问量:

帮教安置工作的概念

简称帮教安置工作,是指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活动。

帮教安置工作对象

一、刑满释放5年内或解除劳教3年内的人员;

二、没有生活出路的刑释解教人员;

三、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

帮教安置工作制度

一、报到登记制度

(一)监狱、劳教所、拘役所、看守所须在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前一个月将其在上述部门的认罪伏法情况、改造表现、刑释解教时间、技术特长、择业意向以及做好帮教安置工作的建议,填写在《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强制戒毒人员通知书》上,寄送服刑、在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的县司法局帮教安置机构。

(二)县司法局帮教安置机构办公室收到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后应及时进行登记造册,并在七日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的乡镇司法所并安排人员接送。

(三)刑释解教人员在离开监所之日起30日内,持《刑满释放证明书》或《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到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机关办理入户手续,公安机关应告知其到帮教安置机构办理登记手续,并于7个工作日内通知同级帮教安置机构。

(四)乡镇司法所在接到《刑满释放证明书》或《解除强制戒毒证明书》后,应进行登记、建档、立卡。

(五)对回归社会后未办过报到登记手续的,经调查确认后,应责成刑释解教人员补办登记手续。

(六)帮教安置工作人员对来报到的刑释解教回归人员应当热情接待,态度和蔼,文明用语,礼貌待人。

(七)在接待中应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生活等情况,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掌握重点人员的解决事项。

二、访问谈心制度

(一)帮教责任人务必访:婚丧时必访,生病时必访,有纠纷时必访,有难时必访,有突发情况时必访。

(二)帮教责任人务必谈:犯了错误谈心,受到挫折谈心,思想有问题谈心,重点帮教的对象谈心。

(三)帮教责任人对每次谈心都要制作详细的笔录,实现对刑释解教人员跟踪式帮扶、教育、排忧、扶持,防止出现脱管、漏管的现象。

三、结对帮教制度

(一)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司法所要指定专人为帮教责任人,与刑释解教人员建立结对帮教关系。

(二)超前帮教与接茬帮教相结合,条件具备时,结对帮教人到狱所看望本地区的服刑在教人员,为接茬帮教打基础。

(三)委托帮教与跟踪帮教相结合,根据回归人员流向不定的特点,实施委托或跟踪帮教。

(四)帮教转化与关心生活相结合,坚持教育、转化、挽救的方针,做到多接触、勤关心、不歧视,切实帮助解决困难。

(五)单位帮教与家庭帮教相结合,与家庭成员一起帮教,发挥亲情在帮教中的特殊作用。

(六)普遍帮教与重点帮教相结合,在坚持对帮教对象进行普遍性、经常性教育的同时,对有重新犯罪迹象的重点帮教对象,每逢节假日、敏感期,要开展上门帮教。

(七)思想帮教与开展公益活动相结合。

(八)签订帮教协议书,协议书一式四份,由帮教责任人、被帮教人、被帮教人所在单位、司法所各执一份。

四、学习总结制度

(一)定期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政治常识方面的教育,巩固改造成果,端正行为思想,主要包括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经济常识、中国近代史等内容。

(二)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法律、法规培训,主要包括宪法、刑罚、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内容。

(三)定期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

(四)加强帮教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素质。

(五)定期开展帮教工作总结活动,归纳前期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工作、交流工作经验与心得、研究帮教措施、研究解决帮教对象实际问题。

(六)组织帮教安置工作人员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七)安帮办要做到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半年有小结,年度有总结。

五、会议制度

(一)及时召开本单位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制定全年工作计划、总结半年及全年工作、讨论决定帮教安置工作重要事项。

(二)乡镇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贯彻落实各项帮教措施,通报帮教对象的工作、生活情况和现实表现,研究工作对策。

六、档案管理制度

(一)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个人档案,包括帮教协议、解除劳教或刑满释放通知书等事项。

(二)一人一档,统一编号,分类存放,妥善保管,

(三)村居帮教小组要建立好帮教工作基础档案。

(四)有关文件、名册、资料等要分门别类进行归档,指定专人管理,按照存档程序做好登记管理工作。

(五)刑释解教人员的资料保存期一般为十年。

(六)相关部门确需查阅档案时,须经所长批准,借阅和利用档案须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严守保密纪律。

七、检查考核制度

(一)适时对帮教安置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适时调整帮教安置工作,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制定严格细致的考核内容,包括组织建设、帮教工作、安置工作、奖惩工作的各环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