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 > 供销社 > 工作动态 > 政务动态

“探索供销新征程”专栏:南雄市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案例分析

访问量:

图片

“探索供销新征程”专栏

图片

图片

编者按:供销合作社肩负着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地促进安远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进步,我们精心开设“探索供销新征程”专栏。本专栏一方面会深度挖掘本地供销合作社在实践里积累的宝贵经验与特色做法,另一方面广泛搜罗其他地区供销系统的成功范例。通过分享这些内容,搭建起经验交流的桥梁,让每一次对本地经验的深度挖掘,每一次对其他地区先进做法的借鉴学习,都能成为推动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期,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广东省南雄市,一同深入了解他们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探索与成效,看看有哪些值得学习与推广的亮点举措。

近年来,广东省南雄市供销社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社村合作和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发力,在促进农村经济、提升农民收入、构建与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入选为全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县、广东省“社村”合作试点县,并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01


主要做法与创新模式


实施“订单农业 + 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南雄市供销社依托“订单农业 + 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建成涵盖“耕种管收储加销”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市场+储备/加工企业+供销社+产业园+供销农场”的优质粮食订单模式。持续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完善农资农技服务网、农产品冷链骨干网、放心农产品产销对接网,实现县域绿色农资供应服务24小时全天候响应和2小时送达。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农资采购难题,还确保了农产品的稳定销售。具体而言,南雄市供销社通过与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签订长期订单,确保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同时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种植培训、农资供应等服务,形成了一个紧密合作的农业生产链条。例如,南雄市的丝苗米产业就是在这一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供销社提供的全程社会化服务不仅帮助农民提高了产量,还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价格,极大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图片

创新“EPC+O”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为了提升农业生产力,南雄市供销社重点围绕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优势,创新采用“EPC+O”建管运一体化模式(工程总承包+运营),3年内投入6亿元建设10万亩“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较大规模宜机化良田,推动农业土地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通过这一模式,南雄市2024年建设了5500亩的高标准农田。这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耕地质量,也促进了机械化农业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

图片

社村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南雄市供销社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注重通过社村合作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通过“社村”合作,将农业生产与村集体经济的利益深度融合。具体操作上,南雄市供销社成立了“社村联合会”,协调并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共同发展,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农业生产和收益分配体系。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由“社村”合作运营平台公司采取“163”模式管护运营,即以1个村集体为主体,通过“统一流转土地、统一作物品种、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打造、统一收益分配”6个统一,确保丝苗米品质可控、切实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实现“全程社会化服务、数字农田、社村合作”3个示范。在这一合作模式下,村集体经济组织不仅能够参与到农业项目的决策和经营中,还能从中获得股权收益和生产性收益。例如,南雄市的承平村、太和村等六个试点村通过社村合作,已经实现了“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的模式,农民通过参与农业生产和土地经营获得了额外收入。

数字化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南雄市供销社建立了一个以数字供销云平台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该平台,供销社整合了当地的农资农技服务资源、农业机械设备、种植信息等,全面开展数字农服,通过全程溯源、数字田块、线上农机服务、电子合同、在线作业监管等实现农业生产服务全程数字化管控。例如,农田的耕作、播种、管理等作业环节都能通过数字化地图进行实时监控,帮助农民更加精准地掌握农田信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作物质量。同时在南雄市建设了7套智能虫情监测系统,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科学指导防控工作,遏制病虫发生危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农产品冷链服务的建设。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销售的稳定,南雄市供销社在冷链物流领域也进行了大量投入,建设了大型冷库和冷链运输系统,围绕南雄特色优质农产品,依托冷链园区链接供应链资源,建成可冷藏保鲜1万吨农副产品的冷库,逐步打造服务当地农产品的 “直通车”和“蓄水池”,2024年服务丝苗米、西兰花、脐橙等农产品仓储流转8000多吨。通过完善冷链基础设施,供销社能够确保水稻、丝苗米、西兰花、脐橙等农产品的全程冷藏和保鲜,减少了因运输和储存不当而造成的损失。冷链物流系统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02


成效与影响


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通过建设1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生态友好的高标农田,解决土地碎片化、基础差的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涵盖“耕种管收储加销”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订单农业 + 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使南雄市的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丝苗米、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上,通过标准化管理和技术支持,农民的种植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社村合作和数字化农业的实施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了稳定的增长。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农民不仅能够从土地使用权中获益,还能通过参与合作项目分得利润。天润公司品牌米销售利润的30%返还给村集体和小农户,村集体按股份占比享受收益分红、土地流转收益、居间服务收益等增加经营性收入,2024年向参与试点改革工作的村集体和农户发放94万元红利。南雄市通过实施“社村”合作模式,推动了当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图片

乡村振兴和集体经济发展。社村合作的推进,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还推动了乡村振兴。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南雄市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民通过这种模式获得了更多的产业收益,集体经济得到了增强,乡村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03


可借鉴的经验




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南雄市供销社通过整合农资、技术、市场和物流等各类资源,打造了一个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合作,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条,提升农业服务的综合能力。

社村合作,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南雄市的社村合作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与村集体的深度合作,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增强了村集体的经济实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和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服务。数字化管理在南雄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化管理既提高了农田的利用效率,也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大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投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