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 > 供销社 > 发展规划 > 工作计划

安远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

访问量:

2022,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全国供销总社对口支援的重大契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为“融入湾区发展,精雕东江翡翠”增添供销力量。

一、2022年工作总结和亮点

(一)积极开展对口支援积极北上对接,争取总社继续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推动安远振兴发展,措施务实有力。总社领导靠前指挥调度,动员总社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对口支援工作,助力安远县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自身职能特点和安远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总社出台了《2022年对口支援工作计划》,明确要求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以产业帮扶和消费帮扶为重点,调动总社机关、企业、事业、行业协会的合力,创新帮扶内容和方式,积极助力安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总社投入1000万元“新网工程”专项资金支持安远建成大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供销嘀嘀农机服务中心,组建5个专业服务队,配套各式农机设备150多台(套),有力提升了安远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组织化程度。总社定点帮扶专项资金继续安排200万元,帮助安远健全流通服务网络、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资助困难学生。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在安远设立中国果蔬贮藏加工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分中心,为安远特色产业振兴科技赋能。

(二)积极开展党建带社建“四位一体、两社融合”综合改革试点。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在全国首倡党建带社建“四位一体、两社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并取得阶段性改革成效。探索村社共建模式,让村级组织“强”了起来。截至目前,全县共78个村按照“四位一体、两社融合”模式成立村供销合作社,建立了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支撑、村供销社为载体、农民群众为主体的村社共建组织,使村级组织服务“三农”发展有载体、领导经济活动有抓手,村党组织组织力更加坚强有力,着力解决当前基层党组织“党弱党缺”的问题。搭建综合服务平台,让供需服务网络“畅”了起来。通过整合现有市场主体资源和村、社资源,搭建了供销集配网络、县乡村三级农资经营网络、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等3个综合服务平台,初步构建以供销社为主导、社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县域供需服务网络,畅通了物流上下行通道,有效应对当前农村“买难买贵、卖难卖贱、种难种贵”的问题。积极发展经营业务,让村集体经济“富”了起来。全县已有42个村供销社开展了经营性业务,因地制宜探索出招商办企、电子商务、农机服务、社区便民超市、农资经营等11种经营模式,呈现出方式多样、方法灵活的特点,多渠道让村集体经济“富”了起来。42个试点村供销社合计吸纳社员股金约1530万元,其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资金1060万元,预计今年分配收益约285万元,平均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约6.8万元。广泛吸纳农民加入,让农民收入“增”了起来。目前,全县42个试点村供销社共吸收986个农民社员,其中出资社员562个,合计出资约470万元,预计今年分配收益约126万元。村供销社除带给社员入股分红和优惠服务,还带动村民多个方面受益:吸纳330余村民就业,帮助销售农产品1500万元以上,开展农机作业面积4万亩以上,等等,每个村供销社平均带动35户以上农户增收。

(三)积极助力粮食安全生产,服务乡村振兴。利用供销社职能优势,深入开展供销社为主导的农业服务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抓好农资供应工作。充分发挥供销系统县、乡、村三级农资经营网络优势,全县18个乡镇网点和120个村级网点共储备化肥12000余吨、农药720余吨、农膜50余吨、种子10万多斤,有力发挥农资稳价保供作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整合“村、社”现有涉农服务资源,建成全市首家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链条服务的大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供销嘀嘀农机服务中心,配备农业机械设备160多台,开展农机作业面积3万余亩。探索创新共享农机模式,助力粮食稳产增产,两度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开展无人机飞防服务。在市社资金支持下,购置一批植保无人机,组建飞防服务队,开展无人机飞防服务面积3000余亩。开展水稻育秧工作。与种植大户合作,集中育秧面积12亩,所育秧苗供1200亩早稻田栽种。发展富硒特色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种植富硒水稻2000亩。大力开展挂点驻村帮扶。结合挂点村——太平村村情,充分发挥供销社优势,积极帮扶挂点村增收致富。驻村工作队脱产到太平村抓乡村振兴工作,做到工作在村、吃住在村。机关全体帮扶干部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每月至少走访脱贫户2次以上,着力宣传、落实各项帮扶政策。

(四)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按照建网络、壮实体、强服务工作总要求,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基层组织体系。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基层社重建和改造升级。争取鹤子镇政府将一栋占地127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无偿划拨给鹤子供销社。三百山供销社重建项目已确定选址。加强基层社运营管理。着重解决基层社资产少、业务少、人员少等问题,并对3名不适宜继续担任基层社主任的人员按程序进行更换探索“党建引领、村社共建”。以党建带社建“四位一体、两社融合”模式组建村供销社78个,以“村社共建”方式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提升流通经营服务水平。以供销总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为契机,积极搭建县有配送中心、乡村有服务网点的“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与县内大型物流企业合作成立“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中心,建成3家供销集配网点(供销便民超市)并营业。完善联合社治理体系。时隔25年再次召开社员代表大会,进一步健全“三会”制度。

二、2023年工作打算

(一)积极“北上”争项争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切实做到发展向项目聚焦、工作向项目发力,紧紧抓住总社对口支援巨大政策红利,加强与总社和总社直属企业的联系和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资金落地安远。围绕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充分谋划好一批自主项目,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资金支持,重点推进基层社为农服务综合体、“互联网+第四方物流”、冷链物流、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储备。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加快盘活店面、仓库、厂房等现有存量资产,切实发挥为农服务功能。

(二)深入实施党建带社建“四位一体、两社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健全村级组织体系。全县三分之二以上的行政村按照党建带社建“四位一体、两社融合”模式成立村供销合作社,村书记、村主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村供销合作社主任实行“四岗一肩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加入村供销合作社,实现“两社”融合发展补齐配强县域供需服务网络。采取市场化手段以及财政扶持、争取上级支持等方式,整合现有市场主体资源,构建供销集配体系、农资经营网络、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等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村供销合作社结合村集体资源优势和供销合作社的经营优势,因地制宜开展经营性活动,建立按股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大力推进综合改革示范点创建,全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三)构建粮食安全服务保障体系。协同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作用整合各类资源,搭建县乡村三级为农服务网络、供需服务网络、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数字农业服务网络“四网合一、一网多能”的粮食安全服务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放心、便宜、方便”的农业生产服务,牢牢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底线。构建县乡村三级为农服务网络。整合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涉农部门、社会资源,构建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平台、村有服务站点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导、市场经营主体共同参与县域为农服务网络。构建供需服务网络。依靠行政化方式和市场化手段,整合供给端各类经营主体资源和需求端农民碎片化的需求,构建链接供需两端的供需服务网络,通过统购统销、集采集配,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四)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大力推进基层社重建和改造升级,新建基层社2个、改造升级薄弱基层社1个。加强基层供销社运营管理,确保发挥效益。新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20以上。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规范县级农合联运营,积极领办农民合作社,抓好示范社创建工作,重点推进果业、中药材等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升流通服务水平。依托实体经营网点,不断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整合系统现有物流配送资源,积极开展“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配送网络体系着力构建物技结合、服务托管的新型农资经营服务网络,提升农资供应能力。推进供销传统业务电商化,突出抓好线上线下融合,着力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

(五)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不断拓宽为农服务领域。充分利用好惠农服务公司、基层社、农合联、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和供销嘀嘀农机服务中心、无人机飞防服务队等服务平台,通过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防统治等方式,为农民群众提供系列化、专业化生产托管服务,大力实施以供销社为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切实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问题。大力实施挂点帮扶。结合本单位实际,抓好孔田镇太平村挂点帮扶工作,切实巩固脱贫成效。以产业帮扶、消费帮扶、驻点帮扶为重点,不断创新扶贫方式,提升帮扶实效,积极实施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帮扶举措。引导脱贫户积极发展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基地,带领脱贫户增收致富。


相关文章